為改善縣城生態宜居環境和提升城市品位,仙游縣委、縣政府決定自2013年12月起用三年時間創建國家園林縣城,把縣城打造成“山水交融、綠樹成蔭、彰顯文化、特色鮮明”的宜居園林城市。兩年多來,仙游縣共竣工創園項目49個,累計完成投資8.465億元。新建公園面積79公頃,提升改造公園面積38.1公頃。新建道路綠化18.9公里,提升改造道路綠化15公里。新增庭院綠化8.3萬平方米。
目前,仙游縣城區綠地面積720.43公頃、綠化覆蓋面積742.72公頃、公園綠地面積207.38公頃、道路綠地面積88.15公頃,綠地率38.73%、綠化覆蓋率39.93%,人均公園中心區公共綠地12.2平方米。這些園林綠化指標基本達到國家園林縣城標準,縣城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 建好機制抓落實
兩年來,為確保創園工作落到實處,仙游縣成立了創建國家園林縣城工作推進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創園工作的組織實施,并將創園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各責任單位各司其職、密切協作,嚴格按照創建目標要求和工作重點,狠抓落實,形成了創建合力。
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高位推進創園工作,每逢綠化黃金期間,縣委書記、縣長堅持每月2-3次現場督查創園項目建設,督促施工進度,協調解決問題,并多次在創園簡報上作出批示。
縣人大、縣政協也組織了創建國家園林縣城視察活動,對創園工作獻言獻策;分管創園工作的副縣長堅持每周召開例會,協調解決具體建設問題,并約談了相關項目責任單位負責人,促其加快建設進度。
縣創園辦實行每周一調度、半月一通報,定期督查建設進度和綠化管護工作。相關部門也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從小事做起,從細節抓起,把創園創城工作推向精細化、常態化、規范化,以倒計時方式落實推進創園項目建設進度。
■ “一溪兩岸”顯特色
木蘭溪兩岸景觀建設是仙游城市的對外名片。
兩年來,仙游縣加快建設木蘭溪兩岸景觀帶,進行分期、分段建設;先后完成木蘭溪玉田景觀段、北岸解放大橋至道德中學段防洪景觀整治、改造提升建設。
進行美化、綠化之后,縣里又開啟木蘭溪寶泉段、南門橡皮壩至金鳳橋、南門橡皮壩至南門大橋段、蘭溪北岸洪橋段、蘭溪北岸十字段、木蘭溪南岸解放大橋至霞苑橋的改造提升工程,今年伊始又抓霞苑橋至城西大橋南岸、幸福公園至玉井大橋上游50米兩岸防洪景觀建設,著力把木蘭溪兩岸打造成為集生態、民藝、民俗、休閑、健身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生態公園。
據介紹,木蘭溪防洪景觀工程是當前仙游縣最大的為民辦實事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建設堤線總長75.82公里,整體計劃分三期實施,一期仙榜段堤線總長28.33公里,二期蓋尾段堤線總長14.71公里,三期仙度段堤線總長32.78公里。
整體布局為 “一軸兩帶三區”,即以木蘭溪為軸,形成木蘭溪兩岸人文及自然生態景觀帶,打造生態休閑區、工藝文化區和濱水生態區,統籌考慮景觀步行道及美化、綠化、亮化等配套設施建設,著重將仙游之歌、仙游春秋、仙游狀元、廉史故事、廉政文化、仙游十二美景等仙游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以彰顯地域文化特色。
■ “三山兩園”展畫卷
創建伊始,仙游縣就提出突出“山水城”聯動,重點開發“三山兩園”。如今“三山(大蜚山、客山、東渡山)兩園(紅木生態園、城西幸福公園)”舊貌換新顏,搭起了縣城綠色骨架。
據了解,位于縣城北部的大蜚山是仙游境內的五大山脈之一,自古以來就被稱為仙游的天然屏障。在此規劃建設大蜚山省級森林公園,2014年投資150萬元,完成大蜚山公園入口廣場、停車場、健身活動中心等配套設施建設。
位于縣城西北部的客山,已成為市民登山、休閑之地。縣里計劃投資5億元在這里建設客山公園和媽祖公園,將客山建成集登山休閑、健康娛樂、城市文化為一體的城市綜合性山地公園。
地處縣城以東的東渡山,俗稱東山。今年縣里在此啟建東渡山公園,在原來豐富的名勝古跡、優美的自然風光的基礎上,修建休閑步道等配套設施,成為縣城南部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與此同時,位于縣城東北部的紅木生態園也建成投用。該園景觀工程占地總面積約200畝,總投資約3900萬元,種植印度紫檀、花梨木、酸枝木、檀香、沉香等喬木,讓人沉醉在濃郁的紅木文化氛圍中,成為市民踏青好去處!
眼下,位于縣城西部的城西幸福公園加快建設中,工程總用地面積62077平方米,綠化面積43510平方米,總投資3000萬元,種植香樟、風鈴木、火焰木等喬木,配套建筑6萬平方米,影視城0.4萬平方米。
通過兩年來的建設,仙游縣成功打造了城區“一溪兩園三山”景觀工程,加快了城市公園綠地建設,完成了城區綜合性公園建設,加強了街頭綠地建設,在老城區見縫插綠、拆墻透綠,使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60%以上,初步顯現出水在溪中流、鳥在林中飛、車在綠中行、人在景中游的和諧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