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分類
●美國CFA所認可的毛色有以下4種:
海豹色重點色: 暹羅貓的傳統顏色,最早于1880年代出現于歐洲。被毛細短光滑,緊貼身體,比較早熟,但是要到年齡較大才能交配生育。
藍色重點色: 傳統暹羅貓之一,從20世紀30年代起就是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據說是暹羅貓中最溫柔、感情最豐富的。
巧克力色重點色: 由海豹色重點色暹羅貓發展而來,但在1950年才獲準參展。幼貓幾乎是純白的,要在一歲左右才會完全長出巧克力色的斑點,發育好的幼貓往往成年時重點色會較深。
淡紫色重點色: 最早出現在1896年英國的一個展覽中,當時因為重點色"不夠藍"而被淘汰。為四種典型的暹羅貓之一。
●GCCF所認可的其它毛色還有30種之多,如:
紅色重點色: 原被稱作“橘黃色重點色貓”,1934年在英國首次展出,因毛色與傳統暹羅貓不同而受到爭議。此種貓是由和紅色虎斑波斯貓配種而產生的。
乳黃重點色: 和紅色重點色一樣,都是顏色細致的新品種,在國外也稱作“乳酪色重點色”。
海豹玳瑁:這種貓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身上有深色色紋,已基本消除了,與巧克力重點色暹羅 紅色重點色暹羅貓有密切關系。海豹玳瑁色重點色暹羅貓的叫聲比一般暹羅貓還要響亮,是天生的大嗓門。
藍色玳瑁: 玳瑁圖案是與玳瑁色短毛貓交配而得來的,經過篩選后,保留了暹羅貓的體型特征。和其它玳瑁色貓一樣,只有母貓。
巧克力玳瑁: 在北美,一部分注冊單位認為它們是重點色短毛貓,而在英國,人們則將它納入暹羅貓。但均已獲得認可。
紅色虎斑: 暹羅貓被引入歐洲的時候,人們就知道這個品種有各式各樣的虎斑重點色,1902年就有了第一只虎斑重點色暹羅貓的描述,才揚名與世。它們早期被稱為“影子重點色暹羅貓”,后來又被稱為“山貓重點色暹羅貓”,英國在1966年才正式稱為“紅色虎斑重點色暹羅貓”。
生長繁殖
性成熟早,雌貓在5個月時就第一次發情。發情頻率為每兩周一次,秋冬季照常,不停息。暹羅貓較其他家貓更為高產。暹羅貓繁殖能力強,每年可產兩胎,每胎5到6只小貓。
一般而言,混血品系的貓咪會比純種品系的貓活得長,但暹羅貓及金吉拉則例外(暹羅貓為純種品系卻活得較久,而金吉拉為混血品系卻活得較短)。絕育的貓壽命會較長,癡肥的貓壽命較短,而喂予均衡營養的貓飼料或罐頭的貓咪會比喂食剩菜剩飯的貓咪活得久。科學喂養的暹羅貓壽命可達12~20年之久。但是臨床的研究結果證明,無論衰老得快慢,貓咪超過 6歲,器官功能就都會開始顯著變化,許多老年貓咪好發的疾病,也大都在6歲后才發生。就像人類會步入夕陽,寵物們也會從頑皮可愛的小家伙變成行動遲緩的老者。和人一樣,高齡的寵物也喜歡生活安逸,不應強逼它們做不喜歡的事,對它們的行為應該抱有同情心。
暹羅貓的生殖器官較其他貓有顯著的缺陷,適齡絕育可避免大部分有關生殖器官疾病
分布范圍
暹羅貓原產于泰國(故名暹羅),在 200多年前,這種珍貴的貓僅在泰國的王宮和大寺院中飼養,是足不出戶的貴族。
1884年英國駐泰國的曼谷領事離任時,將泰王國的禮物之一海豹色斑的暹羅貓帶回英國,立即受到英國許多愛貓者的重視。翌年,該貓就出現在倫敦郊外的水晶宮貓展會上,引起震動。1920年引入美國,而后傳布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