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6日電 1986年4月26日凌晨,一聲巨響驚醒了沉睡中的人們,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爆炸。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核泄漏災難,數十人在事故中遇難,6-8萬人因核輻射死亡,13.4萬人遭受各種程度的輻射疾病折磨,方圓30公里地區的民眾被迫疏散。
在距離核電站最近、受影響最嚴重的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30年之后,核輻射的陰影仍然籠罩著人們的生活。在曾經依靠核電站而繁榮的地區,現在人們與輻射陰影“比鄰而居”,有人在病痛中掙扎,有人接受了命運,也有人,正在為改變而出力。
曾經生活在切爾諾貝利的我的兄弟,你們在哪?
【俄羅斯,新濟布科夫,維克多•斯特尤科夫,40歲】
1986年4月最后一個周一下午的3時左右,在距離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約200公里的地方,俄羅斯新濟布科夫突然下起暴雨,正在為五一節日排練的人們四處躲避。傾盆大雨裹挾著強勁的風勢,下了40分鐘。
維克多•斯特尤科夫當時和父母一起住在茨維亞斯克的老信徒村,離新濟布科夫不遠。30年前,那是個活躍的村莊,有著2個教堂和數以百計的房屋。30年后,這個村子成了一個年輕的森林,村民離開了,被留在原地的家園埋沒在樹林里。
現在,該地區最熱鬧的地方是一個古老的墓地,老人們去世后,仍然會在墓地下葬。
核電站事故發生后,斯特尤科夫和他的家人立即離開了當地,但一段時間后,他們返回了該地區,定居在新濟布科夫。斯特尤科夫的父母,像他們的祖先一樣,被埋葬在了那個墓地里。而他自己,目前正在接受癌癥治療。
【烏克蘭,切爾諾貝利,瑪利亞•洛茲賓,69歲】
核事故發生的那一年,瑪利亞•洛茲賓39歲。災難迫使她與成千上萬的人一同背井離鄉。然而6年前,她與家人又返回了曾經的家園,盡管這里并未完全擺脫輻射風險。
洛茲賓說,當年她被疏散去的村莊充滿了酒鬼和吸毒者。在那里,她住的屋子從屋頂到地下室有一個巨大的裂縫,讓她一直擔憂會被墜物砸中。她說,“在那里生活就像等待死亡”。
現在,她與自己的兒子和他的家人一同生活在切爾諾貝利,和他們一起住在這里的還有大約160人。這片土地仍然是一個進出需要經過檢查站的“禁區”,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切爾諾貝利反應堆方圓30公里的“禁區”仍然高度污染,不適合居住。
洛茲賓在這里養了雞鴨鵝,種植土豆和西紅柿,并去附近的樹林里尋覓蘑菇。“這里沒有輻射。我什么都不怕,”她表示,“而當我死亡的時候,也不會因為是輻射。”
斯拉夫蒂奇的市民紀念在切爾諾貝利事故中犧牲的消防員
【烏克蘭,斯拉夫蒂奇,尤利婭,27歲】
2012年,記者阿克曼在斯拉夫蒂奇市遇到了一個23歲的女孩,在市中心的公園中親吻一名男子。她的名字叫尤利婭。阿克曼用了三年的時間,拍攝尤利婭的生活。
斯拉夫蒂奇市是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發生后,為安置電廠周圍城市疏散的居民而建成的新城。它是烏克蘭最年輕的城市,一座在災難后重建的城市。在這里,人們對輻射的態度更加務實。一個年輕人說,“在這里死于毒品和酒精的人要多于死于放射性射線的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