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華
“砸中牛頓的蘋果也將有可能砸中南大學生”。隨著南大校慶110周年的臨近,各種校慶活動相繼啟動。昨天,有網友爆料稱,南大將在校慶前夕移植牛頓故鄉林肯郡的蘋果樹枝。南大校慶辦回應,此事目前正在聯絡中,若進展順利,“牛頓蘋果樹”將于一個月后現身南大仙林圖書館附近。(2月27日《現代快報》)
早在我們上小學的時候,還沒學到“牛頓定律”,就聽老師講過“牛頓與蘋果”的故事。故事的真假我們無法考證,但牛頓一生的研究成果卻被世界所公認。誠然,南京大學在校慶110周年之際,從牛頓的故鄉引進這根蘋果樹枝,用我們“迷信”的說法是想“沾沾靈氣”。據報道說,南京大學此舉并非先例,早在2007年,天津大學校長就曾剪下“牛頓蘋果樹”的枝條帶回國內,天津大學還為此制定出詳細的扦插移植方案,請專家和園林工人將其嫁接到海棠砧木上,經過護理,“牛頓蘋果樹”嫁接成功。今年1月,由李嘉誠轉贈的另外一株“牛頓蘋果樹”枝條落戶汕頭大學,同樣,為確保“牛頓蘋果樹”移植成功,學校還成立了“牛頓蘋果樹”項目小組,制定了《牛頓蘋果樹栽培工作計劃》,派專人管理。
“牛頓蘋果樹枝”還沒拿到,就有網友擔心南京的空氣、水分、土壤是否能適應“牛頓蘋果樹”的生長。而從前兩次的移植情況看,網友的這種擔心顯然是多余的,現代的科學技術別說能保證一根樹枝能長成參天大樹,即使要其長成和“牛頓蘋果樹”一模一樣都不成問題,況且做這樣的“形象工程”,我們很多地方得心應手。現在問題是牛頓蘋果樹來了,“牛頓”在哪里?這似乎是我們一些大學本不該忘記又確實都“忘記”了的事。要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口號,我們喊了很多年,確實也有了很多的“世界一流”,但是,卻沒見到培養出多少世界一流的科學家。為了一根“牛頓蘋果樹枝”的成活,大學可以又請專家又成立項目小組,如果這種執著的精神用在大學教學的各項改進中,我們的大學何愁出不了新時代的“牛頓”?
對于大學移植牛頓故鄉的蘋果樹枝,我們真的不想非議。大學追崇科學先輩的用心可見一斑。問題是需摒棄功利辦學,讓大學真正成為研究知識和科學的圣地。否則,即使蘋果漫天落下,也只能成為功利教育下的口中之物,又有誰能會獲得“頓悟”呢?(安徽朱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