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以來,原環境保護部對嚴重污染環境、群眾反映強烈的一批環境文法案件進行了重點掛牌督辦,涉及工業區布局、廢水廢氣偷排、違法處置危險廢物等問題。今天生態環境部通報了整改情況。
浙江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異味擾民
浙江省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工企業多、布局不合理,廢氣無組織排放、異味擾民問題嚴重。原環境保護部首次采取了與浙江省政府聯合掛牌督辦的形式,集合各方力量對工業園區進行科學評估,嚴格環境準入制度,并啟動“一廠一策”整治行動,構建24小時環保巡查體系。掛牌督辦以來共立案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854起,刑事拘留53人。30種惡臭類有機廢氣污染因子平均濃度下降15.9%。
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稽查處處長 劉靜:工業園區的問題因為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僅僅涉及到企業自己,聯合地方政府掛牌督辦,可以整合多方的力量,多部門合作,共同促成企業的整改。
安徽馬鞍山:一化工企業問題多 負責人被判刑
安徽省馬鞍山市玉江機械化工有限公司存在未審批先建、利用滲井排放高濃度酸性廢液、廢水廢氣直排、危險廢物擅自投入鍋爐燃燒等問題。問題發現后原環境保護部立即對該案件實施掛牌督辦,查封主要生產設備、對企業罰款20萬元、1名負責人被判處有期徒刑、7名當地政府相關責任人被處以行政撤職、記過、黨內嚴重警告等處分。
天津河北:滲坑傾倒廢酸 多項環境指標超標
2017年,原環境保護部現場調查發現,天津市靜海區、河北省大城縣多個滲坑因常年違法傾倒廢酸導致坑內存水及土壤受到污染,多項環境指標嚴重超標。掛牌督辦后,兩地對相關滲坑實施污染治理修復工作,并通過舉一反三,對新發現的89個納污坑塘編制了修復方案,目前大部分已完成修復及驗收。
山東鄒平:廢水跑冒滴漏 巨量危廢處置不規范
山東省鄒平縣清源紡織助劑有限公司,生產廢水未全部回用、跑冒滴漏現象嚴重廠區及周邊刺激性氣味嚴重,總量達1300余噸的危險廢物貯存管理不規范。掛牌督辦后,當地環保部門已對該企業實施停產,并封堵排污口,改造在線監控設施并與環保部門聯網,并對企業處以40萬元罰款。
生態環境部環境監察局稽查處處長 劉靜:這次通報這批案件,也給當地政府提個醒。盡管目前我們的環境監管力度不斷在加大,但是環境違法行為依然比較突出,尤其是個別企業偷排、漏排這些行為屢禁不止,我們一定要加強監管不能放松。
生態環境部通報河北廣東企業違法排污行為
生態環境部近期還通報了河北廣東兩家企業違法排污、傾倒污泥的行為。
3月31日,媒體曝光河北省寧晉縣農村灌溉用井水質變紅,生態環境部迅速前往調查。
排污企業為寧晉縣河北昊匯科技有限公司。環境執法人員發現滲坑1個、滲井3個、疑似危險廢物填埋點4處。初步認定該企業存在利用暗管偷排偷放有機染料廢水、擅自填埋處置疑似危險廢物、通過滲井堆存危險廢物等環境違法行為。目前,河北省環保廳已完成調查取證工作,將依法予以處罰。邢臺市公安機關已依法對該企業4名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實施刑事拘留。
今年3月,有群眾舉報廣州市海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存在非法傾倒污泥問題。生態環境部派出暗查組,經蹲點發現,海滔公司主營業務為污水處理及其再生利用,該公司于夜間將污泥集中運至一建筑工地進行傾倒,并使用土方進行覆蓋。每天運出的污泥在15車次左右,每車次約20噸。生態環境部已將掌握的證據移交廣東省環境保護廳,責成其對該公司進行全面執法檢查,并將于近期對這一問題開展專項督察。(央視記者 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