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運用第一種形態 把黨員干部叫停在違規破紀之初
“收3700元的時候如果沒被拉住,等到3.7萬元的時候就晚了。雖然受了處分,但我感謝組織沒有讓我繼續錯下去。”在一次與組織的談話中,安徽省五河縣中醫院副院長駱某某態度誠懇,主動交代了收受醫藥公司現金、購物卡共計3700元的問題。
近年來,安徽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過程中,堅持把談話提醒、約談函詢作為踐行監督執紀的重要抓手。2016年,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共談話函詢4999件次;2017年1至7月,共談話函詢4364件次,比去年同期增長175.5%;運用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處理14329人次,占“四種形態”處理總人次的54%。
壓實責任,黨委紀委齊上陣
“誡勉談話是組織對你的關心和愛護,剛才向你通報的問題要盡快整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履行一崗雙責,發揮高校領導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近日,省教育工委書記張岳峰對省某直屬高校負責人違規借用管理對象車輛、報銷個人費用等情況進行了約談。這是張岳峰2016年12月上任以來,約談的第9個高校領導,其中誡勉談話6人,提醒談話3人。
“紅紅臉、出出汗”要成為常態,離不開紀委監督責任的履行,更離不開黨委主體責任的落實。這在安徽已經成為共識。
“針對領導干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通過談話、函詢早打‘預防針’,并由所在單位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簽字背書。”安徽省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涉及被函詢內容是單位有關事項的,書面說明還要經其所在單位紀檢組主要負責人簽字背書。據統計,十屆安徽省委主要負責人共約談省級領導干部9人。
全省各級積極行動,壓實責任。
合肥市壓實各級黨委和班子成員常態化開展談話提醒的責任,各級紀委把工作重心從查辦案件為主,轉向維護黨章黨規的日常監督檢查。
六安市明確各級黨組織在開展“紅臉出汗”工作中的職責,黨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班子成員負有“一崗雙責”,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是開展“紅臉出汗”工作的專責機關。
“僅2016年,在市、縣(區)委常委會民主生活會上,常委共自我揭短397個問題,真刀真槍相互批評204個問題。”淮北市紀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紅臉出汗”不僅壓實了主體責任,還推動形成了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
及時約談,體現嚴管厚愛
“今天我來匯報下近期思想和工作情況,你們之前約談給我指出的問題切中要害,本來有點‘憋屈’的,后來看你們通報的典型案例,想想還真是后怕。”今年5月,滁州市某鎮黨委書記李田主動來到市紀委,“我目前所處的崗位每年有大量的項目資金,也容易滋生腐敗,這次談話也給我敲響了警鐘,感謝組織的關心厚愛!”
類似這樣的“紅臉出汗”,已成為該市實踐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的縮影。
各級以幫助同志為出發點和目的,通過采取“心貼心、實打實”的談心提醒,最大程度消除一些干部的抵觸情緒,使黨員干部更愿意敞開心扉、說明情況,真正取得提醒、震懾、警示的三重效果。
合肥在處理市衛生系統案件中,發現70余人涉嫌違紀,除了對心存僥幸、對抗組織審查的3名中層以上干部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給予紀律輕處分15人以外,誡勉談話48人,實現了教育挽救大多數、嚴肅處理少數、從嚴懲處極少數的目標。
建章立制,規范實施標準和程序
“近年來,特別是監督執紀工作規則施行以后,也還存在著對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認識不統一、操作不規范、處理不平衡等問題。”省紀委案件審理室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他們匯總梳理了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公布的、安徽省處理的案件,形成了《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參考意見》初稿,經領導研究后下發,有效增強了實際工作的操作性和針對性。
據了解,該省出臺的《意見》對“四種形態”適用情形、處理方式、考量因素、方法理念及保障機制等作出詳細規定。其中,第一種形態適用情形有7種,處理方式有14種,進一步推動了該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運用“四種形態”的規范化建設。
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也結合實際,建立健全了符合地方情況的規章制度。
“我們構建了具有滁州特色的‘1+6+N’制度體系,目的就是要有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特別是第一種形態,進一步推動監督執紀。”滁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李玉平表示。
該制度體系中的“1”就是出臺了《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暫行辦法》;“6”就是建立牽頭負責、日常監管、問題線索發現處置、談話函詢、跟蹤回訪、監督保障6大機制;“N”就是完善若干配套制度,明確運用第一種形態實施主體為市委常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黨員領導班子成員等,并要求將責任落實情況填寫進《全程紀實手冊》,做到規范紀實,全程留痕。(本報記者 李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