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白的蚵殼厝、紅色的磚瓦,形成了蚵殼厝獨特的美
蟳埔女、蚵殼厝是泉州的特色文化名片
閩南網10月26日訊 蟳埔地處后渚港口,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村里頭飾花環的埔女,用大蚵殼砌的古大厝,更是成為泉州的特色文化名片。
前晚,泉州市文化名人王仁杰在新浪微博上發布消息說,泉州民俗文化村——蟳埔、金崎將被拆,開發酒店與商品房項目。”
這條消息不到一天被轉發2000多條,眾多網友呼吁相關部門在城市建設開發中要多方論證。
記者昨從多部門求證得知,蟳埔社區內的特色建筑蚵殼厝并不會消逝。此前,相關部門已在此劃定約180畝的核心保護區,現存幾十棟蚵殼厝將原生態保留。
【微博傳言】
“千年磚,萬年蚵”就要如此消逝?
消息最早是從微博上傳出來的。
網友“三畏齋主-王仁杰”報料:“聽說國家級非遺、聞名國內外的泉州民俗文化村——蟳埔、金崎二村將被拆,由廈門某公司開發酒店與商品房,萬分震驚。”
此文一發,引起眾多網友關注。許多人趕往蟳埔,拍下美景,呼吁各界保護埔,保護閩南文化。
福建師大傳播學院院長、網絡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博士生導師譚華孚在微博上“嘆息”:“那一個有著美麗貝殼墻壁的閩南名村就要消失了,那一道女性都頭戴著一座美麗花園的如畫風情就要逝去了,那一處海上絲綢之路中的著名勝跡就要被抹去了。”
【蜚聲中外】
特地從四川趕來就為了看蚵殼厝
昨天下午3時半,記者來到蟳埔社區。這里是目前泉州市區最大的村莊之一,村里共有7500多人,主要靠討海為生。
空氣中,到處洋溢著海鮮的味道。來來往往的女子大都戴著鮮花做成的漂亮簪花圍,鮮艷的衣裳配上素色的褲子,有的將裝滿海鮮的擔子擺在路邊販賣;有的坐在小椅子上嫻熟地撬著蚵,一旁的空蚵殼已堆成了一座小山;有的抱著孩子坐在家門前和厝邊聊天,一派祥和。
社區內現存的蚵殼厝大都集中在蟳埔街上菜市場后面一帶。或許是見慣了游客,一聽說要看蚵殼厝,村民很熱情地指路。
從熱鬧的菜市場拐進巷子,大面積灰白的蚵殼嵌著白石、紅磚闖入眼簾。“果然壯觀。”沈女士從漳州來泉看望女兒,之前在央視上看到過蚵殼厝,特地趕來瞧一瞧。她說,這樣的蚵殼厝建筑技藝實在了不起,萬一要拆遷,“那也太可惜了,這里可不能拆!”
一位特意從四川趕到蟳埔社區看蚵殼厝的先生說,自己是一名老師,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了蚵殼厝的照片,覺得很美,所以這次來福建旅游,除了去廈門外,還要到泉州看蟳埔女、蚵殼厝和惠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