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驢友特地從四川趕來,就為了拍蚵殼厝
破損的蚵殼厝要保護,原生態的蟳埔文化生活更需保留
蚵殼厝要保護原生態習俗更要留
白色大蚵殼砌成的古墻與暗紅色磚瓦砌成的厝脊,構成一幅幅色彩對比強烈又富有美感的圖案。享有“千年磚、萬年蚵”美譽的蚵殼厝,是蟳埔社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只是,歲月斑駁,蚵殼厝正在城市的重重包圍下,在漁村的落日中,因為疏于維護而日漸老去。
昨天,泉州市規劃局局長黃世清介紹,泉州市規劃部門將對每幢蚵殼厝進行調查,了解現狀后,進行保護。如果屬于危房,則將予以保護。
但蚵殼厝如何保護,也成了市民和網友關注的焦點。
【蟳埔村民】
祖祖輩輩守護讓老厝更有靈性
84歲的黃阿婆佝僂著背,背對著部分墻體已經倒塌的蚵殼厝,正在撬海蠣殼。黃阿婆說,她自小就住在蚵殼厝里,眼見著這些房子由盛到衰。許多埔人就在蚵殼厝里長大,這種房子冬暖夏涼,已經成為埔人生命里無法割舍的一部分。她家對面的蚵殼厝,最鼎盛時有九戶人家居住,到現在僅有一位老人在里面獨居。老人的子女都到外面蓋房子住了,本來想把老人一起接去的,但老人堅持要住在祖宅里不肯去。因為大家都清楚,老房子有“靈性”,若是沒有人氣,已經老朽的房子更容易塌毀。
張強一家如今仍住在蚵殼厝里。這座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古厝,在這片蚵殼厝群里,算是保留得比較完整的。斑駁的歲月,讓屋前的蚵殼別有一番滋味。張強說,每年他們都要對房屋進行小補小修,才能堅挺到現在。
【歷經風雨】
蚵殼厝如何建造已無人能說清
關于蚵殼厝的傳奇很多。據考證,蚵殼厝的大蚵殼并非泉州本地所產,而是宋元時期古刺桐港的遠洋商船從非洲東海岸運過來的。那時,商船滿載著泉州的絲織品、瓷器、茶葉等物品到非洲東海岸交易。空船返航時為避免船體過輕,便將散落在異域海灘上的大蚵殼搬上船,以穩住船身。停泊刺桐古港后就近拋棄,卻被當地村民當成了建筑材料,由此成就了一段建筑奇跡。
蚵殼厝雖然低,但很牢固,冬暖夏涼,風吹雨打都不怕,不積雨水,早期是蟳埔及周邊金崎、東梅、后埔百姓漁民最為典型的住房。村民黃老伯說,因閩南地方海風帶有鹽分,且風大潮濕,用紅磚易受腐蝕,層層剝落,相比之下,蚵殼不易被腐蝕,更耐用,所以有“千年磚、萬年蚵”的說法。
不過,20世紀50年代后出現用條石砌的墻體,蚵殼砌的墻就少了,改革開放后,一幢幢小洋樓取代了逐漸破舊的蚵殼厝。
現在,蟳埔已經沒有人能夠說清楚蚵殼厝是如何建造的。而歷盡幾個世紀的風雨滄桑,如今遺留下來的蚵殼厝已不足百座。
【專家擔憂】
工藝流失材料難尋老厝維護更難了
泉州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姚洪峰工程師介紹,泉州的蚵殼厝主要集中在東海街道埔社區周邊,但除了泉州以外,廣東部分地區也出現過這樣的房子。從蚵殼厝的外墻上看,工匠嵌飾時,凹的一面向下,凸的一面要疊在前一個的半腰處,一個疊一個,片片如魚鱗,還要和內壁一起砌,內外交叉,牢固而不脫落。許多古建筑都有這樣的特點,但不同的是,蚵殼厝的建造技藝利用的是蚵殼的特性,蚵殼被燃燒后可以生成熟石灰,攪拌后可以和堆積起來的蚵殼堅固地融合在一起,成為當時特別的建筑材料。
他認為,如果蚵殼厝被列入保護范圍,政府可以適當撥款修繕保護。
泉州文史專家楊清江長期從事閩南古建筑保護工作。他說,蚵殼厝凝聚閩越遺風,是泉州漁村建筑智慧的結晶,應該盡快出臺措施,對一些重點蚵殼厝進行保護,讓其煥發新魅力。
泉州東海片區現存的蚵殼厝不少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所建,距今八九十年。如今要保護蚵殼厝,師傅也不如以前好找了。古建筑的維修和建設需要有資質的企業和個人從事,這項生意不好賺,自然慢慢沒有人學了,所以工藝逐漸在流失。修蚵殼厝還需要用到蚵殼,而像老房子那樣使用巴掌大的蚵殼,現在也已經不太好找了。
他指出,保護蟳埔蚵殼厝,不僅要保存現有的蚵殼厝,還要發掘蚵殼厝的文化內涵,讓蚵殼厝為當代建筑提供有益借鑒。
【各方建議】
延續蟳埔習俗真正保護文化
埔社區居委會負責人黃先生說,蚵殼厝的保護,除了資金問題,如今師傅難找也是一個難題。他建議,政府是否該整片回收,統一建設、改造,才是這些蚵殼厝的出路。
豐澤區文體旅游局有關負責人的建議也與泉州市規劃局的規劃不謀而合:蟳埔應該主打旅游牌,通過有效的旅游開發,吸引人氣。而保護蟳埔文化,不應只是單單保護建筑等物質,還應重視保護蟳埔人的生活環境,將蟳埔女的生活習俗,在生活環境中得到延續。
對此,網友們也有類似的建議。
寒山風:蟳埔漁村最好的保護模式無疑是整體性地保持其歷史風貌風情之原生態,并在周邊地方開發建設規劃出一定范圍的過渡地帶。蟳埔漁村的整體性保護是未來大泉州城市建設之需。
菩無:什么是城市個性和辨識度?就是非遺。誰敢說多年以后這個村不會成為泉州的“鼓浪嶼”?如果開發建設時把這些村民的民風弄沒了,留幾座蚵殼厝也沒多大意義了。
平兄旺旺:文化保護不是只留下蚵殼厝、古渡頭這些文物,關鍵是要保護蟳埔人的生存方法,男人出海捕魚,女人賣海鮮,只有保護蟳埔人的生存方式,文化才可以真正保護下來。
泉州蟳埔人:蟳埔,她是泉州璀璨明珠!如果說泉州是個博物館,蟳埔就是館內的珍寶,蟳埔文化就是泉州多元文化精髓之一。泉州有能力把埔文化保護傳承發揚光大。(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陳麗娟 吳月芳 曾小琴 黃謹 田米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