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彰顯東方大國風范,全方位推進特色外交,引領中國走到世界舞臺中央
習近平:“我們要順勢而為,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天下,一個根植于中國歷史文化深處的概念。
天下,并不平靜。誠如基辛格所言,“國際體系正在經歷四百年來未有之大變局”。
環顧全球,經濟政治重心從北大西洋轉向太平洋,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崛起之勢不可阻擋。地緣政治因素錯綜交織,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地區熱點和全球性挑戰此起彼伏。
“我們看世界,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習近平總書記以敏銳眼光觀察世界潮流。
登高望遠,方能掌握方向;明辨大局,才可順勢而為。
回溯到2012年底,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后的首場外事活動,習近平提出“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判斷。
這一判斷,成為中國全面參與全球治理的根本遵循。
在白雪皚皚的莫斯科,在郁郁蔥蔥的巴厘島,在萬眾矚目的聯合國講壇……4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闡述同舟共濟、命運與共的深刻內涵,分享東方大國的哲學之“道”。
“習近平提出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綱領的全球治理體系,展現他對中國和世界各國關系長遠發展的戰略思考,也給國際格局新秩序的建立帶來新動力。”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羅斯·特里爾主編的《習近平復興中國》一書如此評價。
認識世界發展大勢,跟上時代潮流——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認為“極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課題”。
和平發展道路、自貿區建設、絲綢之路、全球治理……中南海懷仁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聚焦中國與世界的關系。
“我們參與全球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從服務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增強我們在國際上說話辦事的實力”……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高瞻遠矚、切中肯綮。
“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在公開場合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外媒不斷捕捉到中國發展新動向,將這些消息發往世界各地。
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新中國歷史上第二次中央外事工作會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頂層設計和開創性謀劃。
踐行正確義利觀,推行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提出對非合作真實親誠四字箴言,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中國融入世界的步伐自信而篤定。
主動有為,引領世界前行——
“習近平主席有多忙?”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期間,媒體挖掘出的細節讓人們看到中國領導人一天的工作節奏:出席19場活動,與各國政要約80人次會面。
“你們要沒事了,我就沒事了。你們要忙得團團轉,我這就有事了。”習近平總書記步入峰會會場前和記者揮手笑談。
主場、主人、主持、主導……在新中國成立以來主辦層級最高、影響最深遠的這次峰會上,東道主引導峰會形成一系列開創性、引領性、機制性成果,在二十國集團發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國印記。
猶如燈塔,杭州峰會穿透世界經濟迷霧,指明航向。多國領導人見面時對習近平總書記說“這歸功于您的卓越領導力”。
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北京會議、“9·3”勝利日閱兵……習近平總書記坐鎮主場,歡迎八方來客;中拉領導人會晤、南南合作圓桌會和全球婦女峰會、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習近平總書記客場是“主角”,貢獻中國智慧。
外媒評價,中國領導人展示出厚重的天下情懷、寬廣的戰略視野、高超的駕馭能力,恰與中國日益提升的大國地位相契合。
兼濟天下,謀劃共同發展——
“我們不需要拍胸脯、夸海口,而是要誠懇、嚴肅地兌現承諾。言必信、行必果。”2016年6月19日,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獲得如雷掌聲。兩個月前,中國的投資使這家百年老廠煥發新生機。
塞爾維亞總統尼科利奇由衷贊嘆,“許許多多的夢想正在中國合作伙伴的幫助下逐步實現”。
東到太平洋沿岸,西到中亞、歐洲,北上東北亞、俄羅斯,南下東南亞、非洲,從陸到海,兼顧東西,習近平總書記近年的出訪路線,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恢弘布局中漸次鋪展。
“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宣布‘一帶一路’創想之時,他是在重新喚起人們對于那段很久之前就已經熟悉的繁榮回憶。”牛津大學歷史學家彼得·弗蘭科潘如此評價。
“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習近平總書記的“天下觀”一脈相承。
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到自貿試驗區實行“負面清單”,從亞投行開業運營到絲路基金順利組建,面對“逆全球化”思潮,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傳遞決心、提振信心,強調更高水平的開放格局。
勇于擔當,心系人類命運——
2014年—2016年,北京—華盛頓—巴黎—杭州。
3年來,為應對氣候變化,習近平總書記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多次會晤,推動中美發表3份相關聯合聲明,并率先批準《巴黎協定》,向聯合國交存批準文書。
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稱贊在習近平總書記“杰出的領導”下,中國“采取了雄心勃勃的行動”。
肩負歷史責任,中國對解決全球性問題的主動作為一以貫之。
世界不會忘記,在埃博拉疫情肆虐的緊急關頭,在世界最貧困國家減貧的艱難時刻,在阿富汗、敘利亞、烏克蘭等危機出現之時,中國領導人主持公道,仗義執言,伸出援手……
春秋四度,碩果累累。從全面布局到精耕細作,中國“朋友圈”越來越大。
4年多來,出訪24次,足跡遍及五大洲51個國家;在國內會晤外國元首、政府首腦約220人次……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多邊,習近平總書記在實踐中謀篇布局,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繼承中開創新天地。
世界從未像今天這樣專注傾聽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首次走上聯合國講壇,20分鐘的講話,被15次掌聲打斷;站在天安門城樓,1700余字的講話,18次提及“和平”;登上約翰內斯堡的講臺,宣布中非“十大合作計劃”,描繪24億人的美好未來……
英國王室以皇家馬車迎請,巴基斯坦等國戰機護航,柬埔寨王宮外廣場第一次擺上了外國領導人的巨幅畫像,所到多國民眾夾道歡迎……尊貴禮遇映射出中國在世界中的新坐標。
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一項關于世界10個主要國家領導人的正面形象調查,來自30國的受訪者認為,習近平名列第一。
贏得世人尊重,更有維護主權權益的一身正氣。
“中國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從東海到南海,從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到有效應對所謂南海仲裁案,中國領導人把國家的主權和安全放在重要位置,著眼地區穩定大局,唱響和平發展的主旋律。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此時,挺立歷史潮頭,中國的世界舞臺從未如此廣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