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資格賽,中國隊抽簽在早場出戰。這個簽位一出就有媒體預測中國隊的完成分不會太高,因為裁判也是人,也需要有一個熱身的階段,從資格賽到團體賽,再到各單項賽,屢次出現兩名選手相似的動作完成度,排名靠后的選手得分較高的情況。但只用運氣不好來形容這屆奧運會體操隊的表現還不夠有說服力,因為有網友表示:如果在裁判里有更多的中國人,情況就不一樣了。
這個邏輯聽上去是對的,因為這屆奧運會,中國只有一位裁判出征,坐在裁判席上的更多是美國人、俄羅斯人、日本人。裁判當然會盡量保持客觀公正,可因為是主觀打分,自己家運動員,東道主,下屆東道主運動員打的高些,競爭對手運動員打的低些也難以避免。
按說做為過去三十年世界最強的體操王國,我們不應該在裁判培養上處于世界二流,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一個名叫邵斌的名字不得不提。2010年廣州亞運會,邵斌在男子自由操決賽中擅自修改韓國選手的完成分,將張成龍捧上第一,此事的處理結果是沒有結果,中國體操隊沒有受到任何處罰。加上國內全運會體操比賽的各種瓜分金牌,打分黑幕,國際體操聯合會對中國裁判的職業操守產生了懷疑,奧運會這種級別的賽場上沒有中國裁判的名字便可以理解。
另一個方面,近幾年體操打分的風向也在改變,特別是女子體操,裁判們更加青睞運動員的力量,動作的美感,漸漸忽視了中國最擅長的轉體動作,還有那些通過經年累月訓練才能得到的諸如空中雙腿是否并攏,腳尖是否繃直等微小細節。這些細節處理一貫是中國隊的強項,前兩項則不是中國隊尤其女隊擅長的,于是當拜爾斯這樣的力量型選手開始統治這個項目的時候,中國女隊卻漸漸泯然眾人,還有男子雙杠中國隊特長的掛臂動作,裁判也對騰空高度提出了要求,那為什么其他國家,包括和我們身體素質相近的日本都在適應裁判的打分潮流,而我們一直不會主動求變?
綜上所述,中國有沒有被壓分,肯定是有的。但有沒有被故意針對,肯定是沒有的。男子跳馬決賽,奪得冠軍的選手是來自朝鮮的李世光,男子吊環決賽,獲得冠軍的是希臘選手彼得羅尼斯。中國體操在世界上的話語權,難道還不如希臘和朝鮮?所以歸根結底,還是運動員自身的水平不足,早在奧運會開始前,外媒多家賽事預測公司給出的數據都顯示:中國體操一塊金牌也拿不到。
北京奧運會9塊金牌的輝煌已經是過去的事了,中國體操黃金一代+主場優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可能再出現,從12年倫敦到今年里約,中國體操經歷了山體滑坡式的大幅墜落,與其糾結于裁判是否黑了我們,不如正視一下自己的問題。現在距離2020年東京奧運會還有4年時間,年輕是劣勢也是優勢,今年在里約積累了經驗,發現了問題,4年之后我們未必不能重新回到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