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國民黨發起的“反賴”抗議活動,讓外界看到民眾黨與國民黨的合作不僅在民意機構層面,而且體現在街頭運動等多個面向。這是民進黨所不樂見的。
為了防止“藍白合”效應擴大,甚至為了徹底瓦解民眾黨,賴清德在追殺其創黨主席柯文哲之后,進一步祭出“分化”策略。4月26日“反賴”抗議活動,黃珊珊等3人就被賴清德成功策反,就是例證。
臺北政壇流行一句話:站在執政者對立面,監督執政黨,是“在野黨”的天職。原本,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要求黨公職全數參加這場活動,這不僅是為了支援國民黨,更重要的是反獨裁、反賴清德、反民進黨。何況,民眾黨“精神領袖”柯文哲被賴清德政治追殺,至今仍在看守所。因此,黃國昌這次“藍白合”決策,是符合民眾黨支持者、符合臺灣社會大眾期待的。
然而,民眾黨總共8席民代,最后只到場5人,包括黃國昌、張啟楷、林國成、劉書彬、麥玉珍;黃珊珊、陳昭姿、林憶君等三人缺席。黃珊珊等三人不執行黨主席決策,并非完全是“理念不同”,關鍵原因是賴清德出手分化,而她們仨也不演不藏,接受策反。
分化之說并非空穴來風,相關情報被黃國昌截獲到了。黃國昌當天在集會上公開說,賴清德分化過程中,“他自己或派了什么人,跟民眾黨的誰接觸,講了什么話,我全部都知道。”
于是,黃珊珊等人是不是民進黨安插在民眾中的內應?是不是內奸?又開始在島內熱門話題。黃珊珊長期以來給外界一種政治投機分子和“變色龍”印象。她從加入新黨起步,然后投靠親民黨,之后又擁抱柯文哲,由藍到橘再到白。期間,黃珊珊還多次被曝光與民進黨眉來眼去,一度被質疑為“小英女孩”。
“有奶便是娘”,臺北政壇這句話在黃珊珊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哪里有政治資源往哪里鉆。
這次被賴清德分化,有臺媒形容稱,黃珊珊的“無間道”角色徹底暴露了。島內網友更諷刺,黃珊珊在民眾黨的唯一政治任務就是破壞“下架民進黨”。
至于陳昭姿,本來就是深綠人士,與陳水扁關系極為密切。林憶君曾擔任過臺灣“藥師公會”秘書長,這個組織長期都偏向支持民進黨。她們被賴清德分化非常好理解。
有人會問,她們三人不怕被民眾黨黨紀處罰嗎?事實上,因為做賬混亂導致柯文哲被送進看守所,黃珊珊早在2024年8月20日就被民眾黨停權3年,中央委員、民意機構“黨團副總召”等黨職全部解除。進入民意機構后,她多次表露出“不服氣”對黃國昌的領導,不滿黃在民意機構“藍白合”配合國民黨提案。如果黃國昌真出重手懲罰,她們仨大不了隨時都投向民進黨懷抱。
現在真正面臨考驗的是黃國昌,作為黨主席的他,能不能團結民眾黨?如何帶領民眾黨前行?柯文哲關進看守所后,民眾黨支持度一度從12%左右跌到6%,目前雖然有所回升,但無法擺脫民眾黨就是柯文哲“一人政黨”的質疑。如果賴清德持續施壓、分化,沒有柯文哲的民眾黨,到底還能走多遠?確實令人懷疑。
(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