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充滿所謂“去中國化”色彩的2019課綱再遭臺教育界人士討伐。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4日舉行記者會,批評島內歷史教育所謂“去中國化”,妄圖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切割臺灣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與國族認同。與會的專家學者呼吁廢除“臺獨”課綱,恢復中國史綱及增加古文篇數。
自蔡英文上臺后,一直大肆推動所謂“去中國化”教育,例如在教科書中大量縮減文言文、將中國史并入東亞史等等,遭到島內有識之士長期的質疑與聲討。與會專家指出,民進黨刻意操弄所謂“去中國化”,是在刻意毀棄自己的根本。
臺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批評,2019課綱僅用一個單元就介紹完商周到隋唐宋元3000年國家與社會的重要變遷,又只用一個單元,就介紹完明清時期東亞世界的變動與晚清時期的東西方接觸與沖突,“這種歷史課程使中國史概念虛無化。”荒謬的所謂“去中國化”,將影響臺灣青年的競爭力及未來。
臺灣“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理事長吳昆財表示,蔡英文歷史教育的目的,就是想要徹底切割臺灣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與國族認同,從而不惜讓后代學子不認同中華歷史,不了解中國人的奮斗史。
據了解,臺灣“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由島內有識之士于2018年發起,核心內涵是“自己救、自己寫、自己教”,旨在喚起更多民眾覺醒,反對教育所謂“去中國化”。
【湯紹成:民進黨當局企圖在文化上切割兩岸 走向“不獨而獨”】
臺教育部門2018年在學界及輿論質疑中通過新版高中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框架下討論”。2019年9月,根據新課綱編纂的教材進入課堂。此次,臺灣教育界人士呼吁廢除“所謂“去中國化”課綱,有怎樣的現實意義?我們來聽聽臺灣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湯紹成的分析。
臺灣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湯紹成:當然很簡單就是說,要把我們生活在臺灣的中國人,把他變成臺灣人,而臺灣人不是中國人,這個就是他們(民進黨)最重要的目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現在,當然因為有很多的歷史傳承,有很多的兩岸之間的關聯,兩岸之間的民眾關系還是非常緊密的,可是民進黨因為要達到“臺獨”的目的,就要進行切割,硬是要把臺灣跟大陸,不但在政治上、在經濟上甚至還要在文化上面,都要做出區隔,而且走向一個所謂的“不獨而獨”的目標,他們的做法,確實對于兩岸,尤其是對于臺灣的后代,或者說臺灣的年輕人,確實會產生非常重大的負面影響。原本我們都是認為兩岸之間,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歷史的傳承以及傳統,可是李登輝他就把傳統一步一步,把它撕裂了,尤其到了最近陳水扁,然后到了蔡英文時期,他們就更進一步變本加厲,使得臺灣根本就從整個中國史的關聯性當中,完全切割開來了。我覺得“新三自”的活動,確實有撥亂反正的作用在里面,確實是有非常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