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是民進黨當局交“經濟成績單”的時候了。一如外界預期,這份“成績單”相當難看,戳穿了民進黨粉飾的所謂“經濟向好”。
近日,多項臺灣地區經濟數據陸續發布,制造業、投資、物價、薪資等均不樂觀。臺當局統計部門日前發布最新預測,因出口嚴重萎縮、民間投資不振,全年經濟增長率下調為1.42%,為14年來最低。臺灣經濟研究院日前發布數據顯示,10月臺灣制造業景氣信號值為11.59分,連續亮出第四個代表景氣低迷的黃藍燈。
與此同時,臺灣正面臨嚴重“用工荒”。
這家士林老牌西餐廳因為缺工忍痛關門,不只餐飲業,就連運輸業也大鬧人才荒,由于缺少700位司機,臺灣統聯客運跟國光客運干脆聯合并班營運,甚至有五星級酒店也因為缺工,宣布每周有三天不提供客房清潔。據臺灣人力銀行統計,今年第四季島內有87%的企業缺工,其中五大民生產業每月缺工38.2萬人,創下歷史新高。有專家指出,問題的源頭是低薪。
臺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副秘書長 顧上鈞:你薪水一定要大幅提高,現在很多連鎖餐飲業(薪資低),那幾乎在征才上面,會比較沒有吸引力。
臺灣勞工陣線秘書長 孫友聯:都說缺工,都說找不到臺灣人,要做這些工作,我們的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缺工跟低薪的普遍化并存。
此外薪資差距也持續擴大。臺統計部門數據顯示,島內最高薪資10%與最低薪資10%兩者的差距,從上年度的4.09倍擴大至4.12倍,倍數創近5年新高。
【專家連線】鄭育禮:民進黨當局意識形態作祟 讓臺灣經濟陷入負面螺旋
臺灣為何會陷入低薪缺工的惡性循環,臺灣如何才能走出“悶經濟”?我們來連線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鄭育禮,聽聽他的分析。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鄭育禮:根據臺灣當局公布的最新數據,我們看到臺灣的進出口外銷訂單,包括工業制造業的指數,都面臨下滑的趨勢,在這樣一個經濟不景氣,制造業也不景氣的情況之下,島內工薪階層的收入,自然也會面臨到比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在通脹的一個壓力之下,面臨的問題就是,萬物價格齊漲,唯有工資不漲,兩岸的觀光業合作, 還有陸生赴臺求學就業等。本來應該在兩岸關系良好的發展局面下去,獲得更好的 更快的一個發展空間,大陸實際上,也是一直積極地鼓勵兩岸人員往來便利化的,但是我們知道民進黨一貫是以所謂的“對等交流”,去阻撓兩岸的觀光業合作,去污名化陸生赴臺,這樣只會讓島內的業者,不能夠享受到兩岸經濟合作的一個紅利,這些都是制約臺灣經濟增長的重要的問題。而民進黨一貫去以意識形態去操作兩岸關系,去操縱經濟發展,只會讓臺灣經濟不斷地進行一個負面的螺旋。從目前的局面看,臺灣今年的經濟增長率沖二是基本無望的,臺灣面臨的全球通脹的局面沒有改變,而臺灣面臨的內部的,包括“五缺”在內的經濟問題也沒有改變。那么如果臺灣還要固執地去走所謂的“脫中入美”的,這樣一種違反經濟規律的經濟政策的話,那么臺灣未來的經濟走勢仍然是不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