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臺灣的老師們在一起交流教學
將音符變為童話,增加孩子們的興趣
閩南網11月14日訊 昨天下午,從福州金昕儀藝術學校的教室里傳出了悠揚悅耳的鋼琴曲,這是來自臺灣的呂老師正在給孩子們上鋼琴課。在這里,記者看到了一群臺灣愛樂人,她們正以自己的才華與熱情,給大陸的孩子帶來不一般的教學理念與實踐,就是要讓孩子們快樂學音樂。
臺灣老師教音樂教禮儀
把臺灣的音樂教師及芽丫音樂啟蒙課程引進福建幼兒音樂教學的是金昕儀教育集團的董事長卓小強先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高雄箏樂團的音樂家和一群臺灣愛樂人,他們的藝術修養和演奏水平,使他萌生了引進臺灣先進的音樂啟蒙課程及資深專業的臺灣教師到福州來教音樂的想法。經過一番面試和挑選,目前學校已經聘請了6名教鋼琴、古箏、圓號、大提琴的臺灣老師,她們分別來自高雄、臺中和屏東。
卓先生告訴記者,他們聘請的這幾位臺灣老師,專業水平過硬,基本都是從小開始學習音樂,而且在臺灣也是從事音樂教育工作,她們帶來了臺灣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這幾位老師平時的言談舉止禮貌周到,中國傳統的文明禮儀在她們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學校重視孩子們的全面發展,希望孩子們在學音樂的同時,也學會與人相處,學會感恩、禮儀與堅持。
寓教于樂豐富教學方式
“我們希望在這里的孩子們快樂學習”,來自臺灣屏東的張老師告訴記者,她現在是教孩子們古箏課,但并不是一開始就讓孩子坐在古箏前,而是讓孩子們先愛上音樂,再練習古箏。如何讓孩子們愛上音樂,她們有很多好辦法,比如在鼓點聲中學會節奏,在音階鈴中學會樂感,在小圖板上學會五線譜,從中認識節奏、音色、速度、律動……每一節課,她們都會設計一個主題樂譜故事,在故事中,孩子們可以一起歌唱聽音,一起做貼畫游戲,準確地找出音符。她們不僅將孩子們帶進音樂世界,還讓孩子們學會了欣賞、表達,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童話故事中的音樂場景,并學會和伙伴一起分享音樂帶來的快樂。
循序漸進親子互動教學
在鋼琴教師呂瑞玲老師的教室里,只見鋼琴邊的桌子上擺著她從臺灣帶來的七色音階鈴,還有形象的五線譜符號和鋼琴教材等。她在臺中的音樂學校當老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她經常帶回臺灣新的教材和教具,有助于孩子們的音樂啟蒙教育。
在談到大陸與臺灣孩子音樂教育最大的區別時,呂老師說,臺灣的學生比較輕松自由,大陸的學生比較緊張,家長可能更緊張,望子成龍心切,希望孩子能在短時間里見到的成效。
呂老師說,孩子學音樂,陶冶情操很重要,孩子剛開始接觸音樂時,家長千萬不能著急,學音樂與學理化不一樣,要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才能培養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漸漸愛上音樂。家長要在學習中培養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和孩子一起學習會是一個愉快的過程。
呂老師建議幼兒學音樂先從節奏游戲開始,讓孩子接觸多元的音樂元素,進階式地學習樂理知識,并為將來學習專業的音樂技能打好堅實的基礎。(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之光 林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