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周刊》2月19日(提前出版)一期刊文,近期有美國媒體報道:臺灣有意購入150架傳統起降的F-35A與60架垂直/短場起降的F-35B隱形戰機,以取代現役的幻影2000與IDF(“經國號”)戰機。農歷新年前,臺灣當局防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馮世寬透露臺灣將研發具有隱形性能的新一代戰機,反映的是臺海軍力失衡下臺灣對于戰力提升的期待。而促成“特蔡通話”的關鍵人物之一、特朗普交接團隊顧問、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葉望輝大選后訪臺時,吹出了軍售的風向球。
資料圖:IDF戰機
自1989年起,臺軍以幻影2000、F-16及IDF戰機為核心的防空作戰能力,成功級、康定級、濟陽級軍艦的制海作戰艦隊,與CM-11/12的陸上決戰主力建立了新一代兵力。然而在將近30年后的今天,都將面對“中期壽限”與消失性商源的問題。
以空軍為例,雖然IDF性能提升的“翔展計劃”即將完成,F-16A/B脫胎換骨為F-16V的“鳳展項目”陸續展開,但幻影2000戰機受商務仲裁影響,不但性能提升遙遙無期,連零附件的采購都發生問題。對于海軍而言,71歲高齡的茄比級及服役近三十年的劍龍級潛艦戰力不足的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