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來眼去
時間永是向前,似乎真的“時代變了”,臺日間政治上的眉來眼去越來越多。李登輝的媚日奴骨眾所周知。謝長廷還未赴日就職就公開宣稱,期許未來臺日關系提升到“戰略伙伴關系”,甚至是“命運共同體”。面對日媒“臺灣人為什么對日本殖民政府好”的問題,謝長廷竟然沒有否認。
民進黨上臺不久,“立法院長”蘇嘉全即率領20多名“立委”赴日活動。被媒體評為在日盡顯“奴才相”的蘇嘉全稱,此行“希望促進臺日雙邊的友好關系”,言下之意,即希望在目前的民間關系上能有“突破性進展”。
一個巴掌拍不響。日本政壇一直活躍著一股親臺的政治勢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是成員之一,安倍外祖父、已故日本前首相岸信介,岸信介弟弟、已故前首相佐藤榮作都是“知臺派”的鼻祖。“5·20”蔡英文的就職典禮,日本破天荒派出了252人的龐大代表團。
蔡英文內心里希望傍上美日同盟的大腿,在“聯美友日”的路線中,找到“抗中”的機會,盡量借助“外援”,拖延直面“九二共識”必答題的時間。
看到臺灣當局可資利用,日本不斷施以口惠,比如,日本前自衛隊將領公開鼓吹,要“強化日臺軍事交流與合作”;親臺日本議員不斷放話,要推動所謂日版“與臺灣關系法”云云??上в匈\心沒賊膽,口惠而實不至。如今,終于來點實際行動啦。雖然動作幅度不大,但對需要在“國際空間”問題上抱團取暖的臺當局來講,足可拔高到自圣普與臺“斷交”后,日本對臺灣的“雪中送炭”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