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11月23日電 自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山東省累計偵辦涉黑組織210個、惡勢力犯罪集團708個、惡勢力犯罪團伙690個,刑拘犯罪嫌疑人16230人,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3363起。記者23日從山東省掃黑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兩年多來,山東省打掉涉黑涉惡組織數多于前10年的總和,主要戰果指標位居全國前列。
據山東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省掃黑除惡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孫成良介紹,山東政法機關與紀檢監察機關堅持重要情況定期通報、問題線索雙向移送、查辦結果雙向反饋、重點案件會商研判,堅決不放過任何一個“漏網之魚”,實現“掃黑”與“打傘”同頻共振。今年以來,該省共處理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929起,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240人,移送司法機關58人。
孫成良稱,圍繞“打財斷血”,山東省部署開展跨部門涉案財物集中管理信息平臺和涉案財物管理中心建設,對涉案財物保管、調用、處置各環節,實行全程留痕、閉環管控;公安機關、審判機關組織開展常態化“黑財”執行專項行動,推動黑惡財產應執盡執、快立快執、一滴不漏。截至目前,該省2020年3月31日前一審、二審生效判決案件中,判決財產刑2.08億元(人民幣,下同),追繳、沒收違法財產11.83億元。
發布會現場通過視頻連線5個分會場,有關地市政法委、市掃黑辦的負責人分別介紹5起典型案例具體情況。山東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省掃黑辦副主任梁戰光表示,5起案件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這些行業領域涉黑涉惡案件呈現4個方面特點。涉案黑惡勢力利益熏心,為牟取暴利,往往硬暴力與軟暴力兼使,為非作惡、危害一方,對一個地方的行業領域形成非法壟斷;涉案時間跨度長,涉黑涉惡犯罪組織從滋生到坐大成勢,短則三五年,長則十多年,有的甚至長達二十年;涉案人員眾多,作案手段多樣;犯罪社會影響惡劣,嚴重破壞當地政治生態和營商環境,擾亂正常經濟社會秩序,侵害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梁戰光表示,針對黑惡勢力犯罪規律特點,山東省各級各有關部門堅持“打”字為先,“管”字為重,“治”字為本,采取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專項治理和“一案一整治”等辦法,著力加強對重點行業領域治理,努力從源頭上防止黑惡犯罪滋生蔓延勢頭。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省掃黑辦副主任傅國慶在發布會上表示,該省審判機關堅決避免“拔高”“降格”“湊數”等錯誤傾向,確保案件裁判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截至目前,全省法院共對6件涉黑案件、153件涉惡案件全案改變起訴定性,既確保黑惡勢力犯罪分子受到嚴懲,又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自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山東省累計偵辦涉黑組織210個、惡勢力犯罪集團708個、惡勢力犯罪團伙690個,刑拘犯罪嫌疑人16230人,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和“保護傘”問題3363起。山東省委政法委供圖
傅國慶說,在依法嚴懲的同時,充分兌現政策,對黑惡勢力的一般成員,確有自首、立功或重大立功等法定情節,以及具有初犯、偶犯等酌定情節的,依法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符合非監禁刑適用條件的,依法適用非監禁刑。
截至目前,山東各級法院對黑惡案件認定自首892人,立功139人,判處緩刑590人,免予刑事處罰26人,涉黑惡案件緩免刑適用率僅為8%。同時,認真落實認罪認罰從寬處罰制度,對162起涉黑惡案件820名被告人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有效分化瓦解了黑惡組織。(記者 梁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