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訪31省區市 落實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電視電話會精神情況】系列報道
貴州:扶貧監督無處不在
8月1日正午,走進充滿“鄉愁”的鄉村小道,只見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農家樂“紅色之家”被田園綠色和繁花包圍著。送走一撥又一撥客人,老板王治強笑得合不攏嘴:“我們這兒要向習近平總書記報告,黨中央的扶貧政策落實得很好,鄉親們都在笑。”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花茂村考察時指出,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要是笑,就說明政策好。
貴州是全國貧困程度最深、脫貧任務最重、實現同步小康最艱巨的省份之一。通過統籌推進精準扶貧,花茂村實現了田園風光、紅色文化、陶藝文化與產業發展有機融合,人民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變化。而整個貴州,也正在舉全省之力打一場輸不起的脫貧攻堅戰。全省紀檢監察干部認真落實中央和中央紀委要求,積極投身這場攻堅戰中,持續深入到一線、到群眾中去,切實扛起監督執紀問責之責。
機制創新 讓監督觸角無處不在
7月29日,記者見到遵義市播州區鴨溪鎮紀委書記周顯忠時,他正在和區紀委第四紀工委書記王匯江研究利用晏坎村水務工程一事一議項目截留貪污案在全鎮開展警示教育。
“此案現已查處了鴨溪鎮財政所長羅國洪等5人,我們要充分利用身邊查處的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強化震懾。”王匯江介紹。
“我們?王匯江不是第四紀工委書記嗎?鴨溪鎮不是有紀委書記嗎?他怎么管到了這里?”這就要介紹他的另一個職務——鴨溪鎮民生監督組組長。
原來,貴州省為切實加強扶貧領域的監督執紀問責,創新了基層紀檢監察管理體制。
通過整合縣(區)紀工委監察分局和鄉(鎮)紀委人力資源,貴州省以鄉鎮為單元設立民生監督組,由縣紀委常委或縣級派駐紀工委書記兼任3-5個鄉鎮民生監督組組長,鄉鎮紀委書記擔任副組長。民生監督組不僅有鄉鎮紀委同志,而且還有縣直機關同志,可以抽調、組織所管轄民生監督組開展集中巡查、交叉檢查,重大問題線索由縣紀委統籌安排處理。
遵義市播州區紀委監察局第三區域協作聯動組工作崗位牌
“創新基層紀檢監察管理機制,是為了解決長期以來鄉鎮紀檢機關存在的主業不清、職能弱化、同級監督難,不敢、不會、不愿監督等突出問題。”貴州省紀委常務副書記、省監察廳廳長黃文勝說。同時,還通過延伸監督觸角,在全省18693個村居組建民生監督員隊伍57398名,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
通過改革,增強了監督執紀獨立性、權威性,機制創新帶來的活力得到彰顯。
之前曾在畢節市源村鄉代管紀委工作的王成,一年下來,只辦了村里某黨員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半個”案子。而通過創新機制,轉任沙土鎮紀委書記的王成在改革后的3年多時間,共發現問題線索512個,立結案48件,處分副科級干部5人、站(所、校)長9人、村干部34人,收繳違紀資金36萬元。
機制創新激發了監督活力,案件辦理效率、成案率、質量明顯提升。2014年至2017年6月30日,貴州省1458個民生監督組,共發現問題258041個,立案33423件,處分31473人,移送司法機關1614人,涉及金額26.46億元,返還群眾6157.12萬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