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作家@張宏杰 發布微博稱,安徽省鳳陽縣有關部門在對明代中都城遺址進行修繕的過程中出現野蠻施工、以新換舊甚至倒賣古城磚的情況。對此,5月16日凌晨,鳳陽縣委宣傳部官方微博回應稱,經過調查,整個施工過程都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所謂倒賣城磚也是施工人員炫耀吹噓,并未有實際交易。
張宏杰在微博中稱,自己到達鳳陽后打算參觀明代中都城遺址,卻正好遇到城池的東華門維修。令他驚訝的是,現場的維修工人正在用電鉆把完好的舊磚一塊塊起下來,再換上新磚,張宏杰在微博中表示,這是“把真古跡修成假古跡”。
東華門維修現場堆放的一地舊磚堆(圖片源自張宏杰微博)
另外,張宏杰在與現場工人的聊天中發現,有工人“報價”稱,刻字的古磚要賣幾千元一塊。而且,有工人把舊磚拆得如同小山,從里面挑有刻字的。然后把文物外面砌上一層新磚。
已經修好的一段遺址(圖片源自張宏杰微博)
針對爆料,中國文物局官方微博在15日對此事做出了回應,并稱當地已經暫停施工,要求相關部門盡快核實,后續情況將會第一時間向公眾公布。
中國文物局官方微博回應
16日凌晨,微博認證為“鳳陽縣委宣傳部官方微博”的“中國鳳陽”對張宏杰博文中反映的情況進行了回應。回應中稱,整個施工過程都嚴格按照規定進行,視頻中使用電鉆是因為東華門損壞嚴重,需要剔除破損之后再修補加固。“刻字古磚千元一塊”只是工作人員與游客的吹噓閑聊,并未出現倒賣城磚現象。對于博文中的舊磚堆照片,并非是從城墻扒下,而是鳳陽縣城從老城改造中回收的城磚,用來提供給施工單位修補東華門。
明中都皇故城坐落于淮河南岸、鳳陽縣新老縣城之間,有著600多年歷史,是安徽省僅有的兩個國家級大遺址公園之一。中都城共有內、二、外三道城墻,總面積比北京故宮大12萬平米。中國建筑學會歷史建筑學術委員會原主任、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單士元曾對媒體表示“明中都是朱元璋集我國2000多年都城建筑之大成,悉心營建的一座豪華都城。”
鳳陽縣宣傳部官方回應原文:
【關于新浪微博文章《這不是在維修文物,這是在毀滅文物》的調查情況】
2017年5月15日下午3:06,新浪微博博主張宏杰發表了《這不是維修文物,這是在毀滅文物》博文。下午3:30我縣文廣新局在看到該博文后,立即匯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責成縣文廣新局立即成立調查小組趕赴現場,針對博文反映的相關情況進行認真調查核實,現將有關調查情況公布如下:
博主所述現場是正在進行的東華門門券殘缺隔墻維修工程,此工程由北京建工建筑設計院設計,國家文物局審批,經公開招標由江蘇省常州市江南園林有限公司中標,該公司具有文物保護工程一級和城市園林綠化一級資質,整個工程審批、招投標及建設過程是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的。
博主視頻中用電鉆的場景是在剔除破損、松動城磚。因為東華門門券坍塌毀損嚴重,根據設計單位意見,需要剔除破損、松動城磚,再對殘缺部分進行修補加固,由于部分已經鈣化的漿料及城磚非常堅硬,鏨除困難,所以工人使用了電鉆對殘缺城磚、漿料進行剔除。
博主的文章中指出刻字的磚要幾千元一塊,經核實,是當時游客和現場工人閑聊稱要拍攝中都城的帶字城磚,其中另一位工人插話向游客吹噓字磚的字號和所謂的價格,炫耀城磚價值,并沒發現有倒賣城磚的現象。
博文配發的舊磚堆照片,也不是從城墻上扒下來的,大部分是我縣從老城棚戶區改造拆除的破舊房屋、圍墻及皇城內部分居民房屋圍墻拆遷后收回的城磚,文物部門對所有完整且刻有文字的城磚均進行了收庫保護,對部分殘缺且能滿足工程施工需要的城磚提供給施工單位使用。在施工過程中,業主單位按規定在現場派駐了工地代表監督施工,視頻拍攝時,監督人員也在現場。
在整個遺址公園的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過程中,各項方案均按照規定報呈國家文物局審定批準后實施。
感謝博主對明中都遺址公園的關心,也感謝社會各界網友此次為我們提出許多誠懇的建議,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規范施工,加強施工監管,強化施工人員的文物保護意識,最大限度地保持、保護文物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