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轉型之路
創業最開始那些年,我面對競爭,往往是簡單地想,為什么要剝奪我給用戶提供更好服務的機會?
但后來,我轉而反思開放性不足的問題。現在我們真的是半條命,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另外半條命屬于合作伙伴。
我們最擅長的事情是做連接,QQ和微信是最重要的兩個連接器,雖然定位不同,但承載的連接戰略將一如既往。
基于不同的定位,兩者連接的商戶、服務略有差異,但對騰訊而言,它們共同覆蓋了不同年齡、地域和喜好的用戶,并將他們與服務最大限度地連接起來。
現在只要非核心賽道業務,別人能做的,我們就盡量讓別人做。因為一個企業再大還是缺乏創業者的,把業務留給將所有身家性命都押在里面的人這才是最好的選擇,而不是讓自己下面的部門跟他們死磕到底。
在這個過程中,內部也有員工會說:那不是剝奪我們創新的機會?我說沒辦法,要么你想清楚放棄,要么你出去做,要么采取競爭的方式。比如,游戲開發的工作室,利潤的20%,算你的成本,招得人多,成本就大,要多少股票你自己掙,盡量營造市場競爭的氛圍。
在未來業務的拓展上,我會問自己三個問題:
第一,這個新的領域你是不是擅長的?
第二,如果你不做,用戶會損失什么?
第三,如果做了,在這個新的項目中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競爭優勢?
04
人才機制
騰訊能走到今天,這應歸功于集體的戰略智慧、執行力以及自發的危機感。一個人無法預知和操控時代,要懂得分工協作,依靠集體智慧,設定各自的分工和管理權限,群策群力,果斷執行。
因為,一家公司的成功永遠不只是錢或資源夠不夠的問題,關鍵的還是團隊精神。尤其是將帥相當重要,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傳統行業會有資金密集型扭轉的機會,但移動互聯網基本不太可能,這個市場不是拼錢、拼流量,更多是拼團隊,拼使命感和危機感。一切取決于你能不能做出精品,是不是Be the Best。
我們開拓新業務的領軍人基本都用自己人。而一旦決定做了,大到框架怎么搭、小到具體如何實施都放手給選定的人。我們也曾從外面挖運營的人才來做,但忠誠度不高,最后全部走光了。而且任何一個新業務的開展,以為請個高人來就可以搞定,這不現實,你自己一定要有了解。
對于自己人也要相當注重人才梯隊的交接班,不僅是高層,中層其實也是一樣,我們非常關注這一點,不會說一個人完全決定某個業務的生死。
我們很多人做研發出身,業務和推廣不在行,逼迫他提高也不現實。因此在內部挑選,很可能選出來的人在業界比較算不上最好的,所以要在團隊上做些補償,尤其是進入到需要強力市場推廣的階段。要讓他去找很強的副手,內部找不到,就去外面挖。
每個中層干部都一定要培養副手,這是硬性的「備份機制」。你一定要培養,否則我認為你有問題,忍你半年可以,但半年后你還這樣,那我就幫你配了,你不答應也得答應。
而對于找職業經理人,我們很重視人品,我們很堅持騰訊價值觀的第一條——正直。不拉幫結派,不搞政治化,就是很坦誠,很簡單,實事求是,一直堅持這樣的做法的話,事情就會簡單很多。
05
危機感永遠存在
我覺得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企業非常不同的地方就是,互聯網企業能在一秒內發生一個顛覆性的變化。可能我突然間接了一個電話,我們在線的設備發生重大事故毀掉了。
這在傳統行業是不可能的,毀掉它要花很長時間,但是在互聯網企業里只需要一秒鐘。包括你用戶資料突然就流傳到外界了,這對互聯網公司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因此,千億級(人民幣)公司沒落是很常見的事情;甚至到了千億,沒落的概率可能還會更高,包袱越重沒落越快。人要清醒,外面掌聲越熱烈就越危險。
真正的危機也從來不會從外部襲來,只有當我們漠視用戶體驗時,才會遇到真正的危機。只有當某一天騰訊丟掉了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用戶服務的文化的時候,這才是真正的災難。
回顧騰訊的創業之路,我覺得機遇很重要,至少占了五成。我不覺得自己特別聰明,做的東西也都是很簡單的判斷。在這個過程中,時代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機遇是外界賦予的。這方面我自己覺得很幸運,但也意味著要時刻保持危機感,因為別人不是打不贏你。
(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TOP10)(2018胡潤富豪榜全球榜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