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細胞可用于白血病的治療,主要缺點是供體來源有限,以及因免疫配型問題移植后的排斥和感染。如果身邊有一種干細胞,只需幾毫升左右的血樣本即可制得無限數量,而且還能解決臨床中的免疫排斥問題,您會不會覺得很神奇!
在安徽合肥,樂金健康參股的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在淬煉這項了不起的技術,這種被稱為iPSC的人類誘導多功能干細胞已經誕生。其發明者之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俞君英日前接受了上證報記者專訪。據她預計,臨床試驗有望明后年展開。
iPSC突破配型瓶頸
“iPSC主要解決了供體來源、配型問題。”俞君英對上證報記者說。
造血干細胞,捐贈者不同,配型也不同;臍血干細胞,可以儲存,但量有限,用完就沒;胚胎干細胞在倫理上飽受爭議,因為建立胚胎干細胞就需破壞胚胎,胚胎是人尚未成形時在子宮里的生命形式。
相對于胚胎干細胞以及造血、間充質干細胞等成體干細胞,iPSC無需破壞人類胚胎即可獲得,也無需收集成體干細胞,只需利用少量的外周血樣本即可制得無限數量、質量穩定的iPSC.
“比如,只要提取一個人5毫升左右的血液,我們就能在實驗室經過重編碼逆分化轉化成iPSC,然后再分化為神經細胞、皮膚細胞、血液細胞、心肌細胞、視網膜細胞、肝臟細胞等人體內所有的功能細胞,甚至將來可以在體外構建人體的組織、器官。”俞君英說。
iPSC不僅具有類似于胚胎干細胞的無限增殖和分化多能性特征,而且突破了胚胎干細胞的免疫排斥和倫理問題等應用限制,為人類醫療手段突破現有的瓶頸提供了解決方案,是目前國內外醫學界公認的核心研究方向。
俞君英早年師從于人類胚胎干細胞之父Dr.JamesThomson從事博士后研究與工作。2007年,她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身份,和日本Yamanaka山中研究組分別在《科學》和《細胞》雜志上同時發表論文《在體外條件下將人類皮膚細胞成功轉化為誘導多功能干細胞iPSC》。日本的山中博士因其2006年小鼠iPSC上的研究被授予2012年度諾貝爾獎。
憑著對iPSC技術上的貢獻,俞君英、湯姆遜博士、山中博士被美國TimeMagazine雜志評為2007年年度人物。2009年,《科學》雜志再次刊登俞君英開創性新成果,實現了無轉基因DNA損失的人類誘導多功能干細胞iPSC的制備,再一次引領了干細胞技術的發展方向。
可治療多種疑難雜癥
iPSC用途非常廣泛。俞君英拿出一本畫冊,上面形象地展示出分化后的一些細胞應用范圍:病例研究、藥物篩選、細胞醫療和癌癥治療。
俞君英說,像帕金森氏癥、紅斑狼瘡等許多疑難雜癥,未來都可以通過iPSC技術進行治療。
比如,因多巴胺能神經元功能喪失引起的帕金森氏癥,過去制備多巴胺能神經元,主要從胎兒中腦組織中采集,來源有限,供體差異巨大,且存在免疫排斥?,F在只需利用少量活體樣本(如外周血等),就可以制備出誘導多功能干細胞,進而在體外規模化生產多巴胺能神經元,數量不受限制,質量、安全性、功能可控,小鼠和靈長類動物實驗已顯示明顯治療效果。
俞君英告訴記者,未來的核心業務之一,就是為一些客戶定制個人專屬的iPSC服務,將來根據需求,分化為不同種類的功能細胞。
客戶使用自己的細胞直接治病,能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免疫排斥反應、提高療效。客戶還可以使用自己的細胞進行臨床用藥測試,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藥物及用藥劑量,最大限度地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真正實現個體化用藥的精準醫療服務。
但是,目前應用iPSC技術治療疾病,費用極其昂貴。“一般老百姓根本負擔不起。”俞君英坦言,她和她的團隊正在攻克這一難題。
明后年有望臨床試驗
俞君英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想盡快讓iPSC進入臨床試驗,造福國家和民眾。
“公司取名中盛溯源,有兩層意思,一是希望中國強盛,二是追溯生命本源。”俞君英說。
在合肥創新產業園,5000多平方米的cGMP人類細胞生產及研發實驗室已投入使用。每臺設備和儀器都是俞君英親自選定。“實驗室的東西不能有一點點缺失,否則直接影響實驗結果。”俞君英告訴記者,設備采購涉及很多技術問題,采購時一定要謹慎,不能有絲毫馬虎。
目前,實驗室正在建立與中國人群HLA配型的iPSC細胞系與特定疾病的iPSC細胞系。iPSC細胞庫的建立將保證臨床實驗過程以及結果的數據準確性與一致性,并提高臨床應用的人口覆蓋率,讓細胞醫療不再成為少數人的專利。
據介紹,中盛溯源已制備出多株iPSC,供應一些高校、醫院和藥企的實驗室使用。下一步,公司將產業化制備各種人體功能細胞,用于新藥篩選、藥物療效與安全性評估、細胞再生醫療、癌癥免疫治療及其他再生醫學領域。
干細胞的工業生產線已建成,四季度將開始批量生產。“目前,我最急的就是何時能進入臨床試驗。”俞君英說,2017年,日本神戶中央市民醫院的高橋政代醫生完成了世界首例異體iPSC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移植手術,標志著iPSC臨床應用的最后一戰已經打響。
目前,美國的干細胞市場已經形成數百億美元的產業,并以每年25%的速度遞增,預計2020年前后全球可達4000億美元。
采訪臨結束時,俞君英向記者透露,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現在的科研進度,iPSC臨床試驗有望在明后年展開。
(原標題:超級干細胞臨床試驗望明后年展開產業發展將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