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
中國網財經6月10日訊(記者 胡雨)昨日由天風證券、東北證券、新三板智庫等機構舉辦的“新三板再分層:政策紅利與投資機會”主題高峰論壇在京舉行,會上經濟學家、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在發表題為《必須疏通新三板堰塞湖》的主題演講。
劉紀鵬指出,當前新三板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過于“穩定”以及流動性不足,他呼吁新三板應在保持信心的基礎上大膽改革,推出包括集合競價、精選層、降低投資者門檻、引入基金作為做市商在內的多項制度。對于改革紅利推出的時間,他認為今年10月至年底將是關鍵時段。
改革資本市場應先激活新三板
劉紀鵬梳理一年多來關于新三板的頂層設計以及監管層發聲指出,當下新三板現狀與所描繪的前景存在一定差距,具體表現在于整個新三板太過于穩定以至于缺乏進一步發展,不僅使得整個市場難以成為規劃中的一潭春水,也讓原本信心堅定的市場參與各方生出一肚子苦水來。
在他看來,這樣的穩定并非真正的穩定,發展也并非一定導致所謂的“不穩定”,那些認為“一改革、一發展就出問題,特別是新三板市場體量龐大、可控難度大所以進程不能太快”的觀點恐怕站不住腳。
劉紀鵬認為,當今發展資本市場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保持經濟穩定防止下滑,資本市場是規范金融亂象,防止經濟“脫實入虛”的主戰場,也是中國崛起的主戰場,沒有資本市場的發展,就沒有金融穩定,而且偉大中國夢的實現也是建立在偉大的資本市場基礎之上,沒有強大的資本市場就沒有中國夢。要解決資本市場發展的老大難問題,第一個行動就是激活新三板。
劉紀鵬呼吁監管層應首先明確告訴市場參與各方新三板的定位以及解決最根本問題的時間,還有國家頂層對堅定發展新三板毫不動搖的信心,這是討論一切問題的前提和關鍵,市場參與各方也首先建立起信心,至少有所動作,有所呼吁。
多項舉措紓解流動性難題 改革紅利年底可期
對于目前新三板發展存在的具體問題,劉紀鵬認為核心是流動性問題。在他看來,分層的目的就是解決流動性問題,而交易制度又是其中根本,但目前新三板分層后交易制度并未進行改革,因而分層也未能取得理想效果。
劉紀鵬表示,新三板企業進入創新層,就是想謀求享受轉板“綠色通道”或者能實行集合競價交易,因此他呼吁新三板應該給企業轉板“綠色通道”,企業經過新三板的培育,股東達到200人之后,符合其他條件便能無需IPO直接轉板至滬深交易所。
對于集合競價交易,劉紀鵬透露,新三板實行集合競價交易的條件早就具備了,因此在掛牌的1萬多家企業里起碼要打開集合競價,而且對新三板而言,協議交易、做市交易、集合競價交易三種交易制度都要具備。他建議“精選層”企業實行競價交易,創新層企業實行做市交易,基礎層企業實行協議交易,鑒于基礎層近1萬家、創新層1000余家的現狀,“精選層”至少應該有100家。
除了競價交易,劉紀鵬認為現有的做市商制度也存在做市商數量不足的癥結,目前新三板做市企業有一千多家,僅靠券商遠遠不夠,還需要引入基金擴充做市商主體和數量。而隨著做市商政策的打開,新三板投資者準入門檻也必須下降,劉紀鵬認為這可以分步進行,首先將500萬證券資產降低為100萬金融資產。
關于政策紅利推出的具體時間,劉紀鵬預測由于今年下半年“十九大”召開,因此10月份至年底是一個關鍵時段,即使改革大門沒有打開,至少關于改革出臺的聲音可以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