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11日訊 社區多功能運動場、拆裝式泳池、社區室內健身房……這段時間,本報連續推出的“探訪家門口的健身中心”系列報道,為市民介紹了這些健身場所的分布以及使用情況等。今年將要修建的兩個籠式足球場項目,對很多市民來說還十分陌生,不少人對此十分期待。
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莆田市免費對外開放的足球場所數量較少,不少足球愛好者無處踢球。而即將新建的籠式足球場目前正在申報中,地址將選在人口相對集中的城市社區,并將長期免費對外開放。
主城區范圍內只有莆田學院的足球場對外開放
調查:足球場稀缺市民“踢球難”
今年30歲的郭先生在莆田城區一家企業上班,大學時他還是校足球隊的一名主力,剛畢業那陣子,每到周末,他都要跑到離家很遠的莆田學院體育場踢球。不過,后來工作忙了,漸漸地他遠離了足球運動,只能打打籃球或羽毛球。在莆田,與郭先生有著同樣經歷的人不在少數,這些足球愛好者多數因為場地限制,球踢得“很累”,時間一長都放棄了這一運動。
連日來,記者走訪了莆田城區多個地方,發現能對外開放的足球場少之又少,很多學校雖然校內也有足球場,但外人一般無法入內,市體育中心的運動場也要收費才能進入。“學校只有一個像樣的足球場,但踢球的人太多了。”莆田學院大二學生小張告訴記者,莆田學院中區的足球場相對開放,但除了校內學生踢球,很多校外人員也常來學校踢球,這里經常人滿為患。
莆田中山中學一名學生家長介紹,自己的孩子十分喜歡踢球,但校內沒有足球場,孩子只能在空地甚至是水泥地上踢球。聽說為了推動足球運動開展,從今年開始莆田要建設一些籠式足球場,他希望自己所在的社區能夠積極申請。
部門:今年11月前籠式足球場投用
莆田市體育局群體科工作人員介紹,籠式足球起源于歐美地區。如今,在巴西、英國、法國等足球發達國家都很盛行,在中國也逐漸普及,尤其受上海、北京大城市的年輕白領喜歡。籠式足球場具備占地面積小、搭建靈活、安全系數高等特點,可有效克服傳統足球場占地面積大、建造和維護成本高等局限性。
足球愛好者小李說:“都市的正規足球場有限,街頭巷尾踢球既不安全又不安寧,具有都市特色的籠式足球就應運而生。”小李表示,現在人們生活過得好了,更加追求健康與快樂的生活方式,相信籠式足球會帶給莆田人民更多的運動樂趣。
記者了解到,即將建設的社區籠式足球場,每個建設項目資金為38萬元,其中籠式人造草地足球場及相關器材33萬元,場地基礎建設5萬元(場地基礎施工按草地足球場建設標準實施,場地建設經費由落地社區先行支付)。用地總面積為924平方米以上,鋪設42米×22米的人造草地,場地四周安裝鐵絲欄網,配置五人制足球門。
據悉,省體育部門今年下達莆田市2個籠式足球場建設指標,目前,項目申報工作正在進行之中。根據部署,今年11月底前,這2個籠式足球場將要建成投入使用。
結束語
近年來,莆田市把加快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不斷加大投入,全市建成各類體育場地4300多個,879個行政村實現體育健身工程100%覆蓋,14個鎮建有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城市社區新建50多個體育場所……但是,基層健身場地面積不大、設施不夠完善的問題還未能徹底解決,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全民健身場所出現在家門口,以滿足市民的健身需求。(海都記者 林養東 陳盛鐘/文 馬俊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