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平潭開通5條國際郵輪航線,建成并投用22號國際游艇碼頭49個泊位,促進游客數量及收入大幅增長——
坐船花式玩海去
在平潭22號國際游艇碼頭,游客正在體驗海上休閑項目。江信恒 攝
16日,平潭金井港區碼頭,金井國際郵輪中心北廣場候檢區提升改造工程正加緊建設,預計8月底完工。建成后,將進一步改善碼頭公共空間,讓游客愜意出行。
平潭,一座依海而興的港口之城,海洋是其發展的最大資源。如今,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邁入第八個年頭,這座海島如何憑借海的優勢,練就一身國際范?
近年來,平潭綜合實驗區以國際郵輪、游艇等為抓手,全力開發“游島玩海”新場景,加緊推進“船、港、客”三大要素聚集,做大做強海洋旅游經濟。今年以來,平潭開通5條國際郵輪航線,共搭載8300多名游客出境旅游;建成并投用22號國際游艇碼頭49個泊位,已累計接待游客超2300人次,促進游客數量及收入大幅增長。1—6月,平潭接待旅游總人數477.64萬人次,游客旅游總花費47.6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6%、37.9%。
國際郵輪駛向海外
8月的金井港區,貨船往來不斷。客貨兼備的平潭國際郵輪中心碼頭坐落于此。這是我省繼廈門港后啟用的第二個國際郵輪碼頭,年客運通過能力為8萬人次、貨運通過能力達105萬噸,輻射閩東北協同發展區1750萬人口,與廈門形成“一南一北”的格局。
3月,依托“夢想號”國際郵輪,當地接連開通了5個以平潭港為始發港的航次,搭載累計超8300名旅客奔赴日本石垣島、宮本島以及韓國濟州島等地。該批次的郵輪航線頗為火爆,從相關的運營數據上可見一斑:平均上座率超80%。
“由此可見,平潭郵輪業運營形勢起步良好。”實驗區旅游文化服務中心副主任陳建翔分析道。
這是平潭開發國際郵輪市場的新嘗試。郵輪產業被喻為“漂浮在海上的黃金產業”,因其產業鏈長、涉及面廣、經濟帶動性和吸附力強,對釋放消費潛力、促進高水平開放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坐擁獨特的岸線、天然的深水良港以及豐富的濱海旅游資源,平潭是國際郵輪理想的停靠港,具有發展郵輪旅游及其相關產業的先天之利。
去年,《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2023—2035年)》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復,提出要積極發展國際郵輪旅游,培育東北亞、東南亞地區的郵輪航線。
緊抓機遇,平潭鉚足勁布局郵輪產業,大力推進國際郵輪中心碼頭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郵輪中心取得《港口經營許可證》《港口設施保安符合證書》,并于去年10月順利通過省級口岸開放驗收。僅一個多月后,平潭國際郵輪中心實現首航,“藍夢之星”郵輪從平潭出發,開啟了五天四晚的“平潭—菲律賓—廈門”之旅。
“通關絲滑、旅行體驗良好。”平潭人俞兆英是這趟航程的旅客之一,“不用趕飛機、趕高鐵,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出國游,真是太方便了。”
此次航程還采取了與廈門港合作互動的模式,開辟了省內郵輪旅游港口合作的先河。未來,平潭將和廈門以及國內其他港口合作,探索推出“山海協作”“海峽旅游”“郵輪專列”等旅游產品。
完善設施加緊布局
發展郵輪經濟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船舶部署、航程定制、市場營銷等環節,需要提前布局、悉心規劃。
平潭距離臺灣新竹僅68海里,這里是祖國大陸距離臺灣本島最近的地方。在《福建省郵輪旅游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5年)綱要》中,明確將平潭郵輪港定位為對臺郵輪始發港,并提出“大力恢復環海峽臺灣郵輪旅游產品”。
充分發揮對臺區位優勢,平潭正大力探索開發臺海兩岸郵輪航線。陳建翔告訴記者,作為兩岸融合先行區,實驗區近年來先后開通了至臺灣北、中、南部主要港口客貨直航航線,已積累了相當成熟的兩岸航線監管經驗。
事實上,從銷售端來說,兩岸郵輪航線市場亦呈現需求旺盛的態勢。上海藍夢國際郵輪公司就向廈門、平潭兩地伸出“橄欖枝”,合作開發對臺郵輪航線。
“疫情之前,兩岸航線曾占據郵輪航線市場銷售前三名的位置,這說明對臺郵輪旅游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公司副總經理陸光原說。
除兩岸郵輪游外,平潭還著眼于東南亞、東北亞市場,大力開發國際郵輪多點掛靠航線,以及南島語族國家郵輪旅游航線,進一步打響平潭國際旅游島文旅品牌。
郵輪游,船是當之無愧的主角。最近一段時間,平潭旅游部門正積極對接維京游輪等郵輪業巨頭,洽談合作事宜。“我們計劃于秋季引進一艘新型豪華郵輪,在平潭開展多個航次的境內郵輪游。此次主要面向入境的外國游客,屆時將同步推出平潭岸上旅游線路,讓更多外國游客認識平潭、走進平潭、愛上平潭。”談及未來規劃,陳建翔信心滿滿。
不可否認的是,平潭郵輪產業起步較晚,與江浙滬等發達地區相比,無論是基礎設施配套、產品特色,還是服務、管理等方面,仍有較大的差距。
為此,平潭加快完善靠泊設施,提升港口服務能力。在平潭,港口碼頭已實現岸電設備全覆蓋,尤其金井港區擁有高壓郵輪岸電系統,讓郵輪在靠港期間使用船舶岸電代替船舶柴油發電,助力節能降碳。此外,海關、邊檢、港務等部門積極聯動、通力協作,推出一系列便捷舉措,加快打造安全通暢的通航環境。
開發產品花式玩海
隨著海洋休閑度假時代的到來,眼下,平潭正積極謀劃寫好“三條船”文章,一個集郵輪、游艇、游船多種業態為一體的濱海度假目的地正加速成型。
17日,在位于平潭東澳中心漁港的22號國際游艇碼頭,18艘尺寸不一的游艇靜靜停泊,在落日余暉下閃耀著金屬光澤。游客排隊等待搭乘豪華游艇、快艇、摩托艇等,深度體驗大海的魅力。
該碼頭于6月正式投用,已建設并投用泊位49個,其中包括17個對臺專用泊位,可為游客提供游艇租賃、行程定制等一條龍服務。除游艇外,還配套了水上超跑、香蕉船、動力帆船、“水上蝙蝠”等熱門項目,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
在這里,游艇逐漸褪去“奢華”的標簽,加速向“大眾化”轉身。4月,實驗區旅游客運有限公司與亞洲最大的游艇制造企業——臺灣嘉信游艇集團合資成立平潭和風游艇有限公司,主要負責游艇碼頭運營,計劃實施大眾化游艇“百船計劃”,讓游艇旅游從小眾高端走向大眾休閑。
推動“閩臺游艇自由行”落地,是平潭著力打出的一張特色牌。臺灣嘉信游艇集團執行副總裁、平潭和風游艇有限公司董事廖坤騰向記者透露,今后還將引入和培育更多兩岸游艇行業人才,在此打造新能源游艇生產基地,建設面向大陸乃至全球的二手游艇交易市場。
從“環島游”到“城際游”,再到“國際游”,平潭海上旅游半徑正不斷延伸。以游船為例,4月起,平潭以新型海上觀光體驗游船“海壇1號”為載體,策劃推出“海上追風”“海上避暑”“海上逐日”等主題游船產品,目前單船載客量已突破10萬人次。
揚帆出海,駛向深藍。下一步,實驗區將著眼于完善國際郵輪、游艇等產業生態,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和產業合作,打造差異化旅游體驗,推動船、港、城聯動發展,不斷拓寬國際“朋友圈”,劍指世界級高端海洋旅游目的地。(福建日報記者 張哲昊 郭雅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