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實驗區各地春耕春種最繁忙的時期。連日來,記者走訪實驗區多個鄉村發現,隨著氣溫逐漸上升,實驗區春耕春種工作已全面鋪開,各村農戶都在搶抓農時,田間地頭一派忙碌景象。
近日,在君山片區蘆北村的一處種植田里,農機駕駛員正操作旋耕機起壟、打孔,大片的農田被規劃地整整齊齊,工人們將一粒粒花生種子放入種口,再覆土回填。
工人在田地里播種花生。
“今年我們種了100畝春花生,品種以高油酸、口感好的‘冀花18’為主,也有‘閩花’‘泉花’系列的品種,等到8月就能收成。”平潭好收成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守成說。
在君山片區大坪村,平潭縣坪峰農業種植有限公司也基本完成了花生春播工作。今年4月,公司申報的“平潭馬鈴薯”“平潭花生”等4個產品成功取得綠色食品標志認證,這讓公司負責人李元釗干勁十足。“今年春季,我們種了10多個品種,將近100畝的花生。取得綠色食品標志認證后,這些產品的銷路會更廣闊。”李元釗說。
據悉,2023年實驗區糧食生產任務為種植面積5.5萬畝(含大豆種植面積1000畝)、產量1.9萬噸;油料生產任務為種植面積4.7萬畝,其中花生種植面積4.6萬畝。今年春耕計劃種植糧食作物2.1萬畝,其中早甘薯1.8萬畝、雜豆1380畝、春大豆1000畝、玉米500畝、水稻60畝;計劃春種蔬菜(二季度)1.21萬畝。
“目前,春播和夏播工作正順利進行,實驗區儲備各類化肥2000多噸,種苗也已預訂到位。接下來我們會加強技術指導和農資安全監管,保障全區春耕生產工作有序推進。”實驗區農業農村局農業處負責人蔡宗信說。(融媒體記者 林伊銘/文 念望舒/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