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隨身攜帶的對講機、一雙破爛陳舊的運動鞋,每天早晨7點,S03號主塔墩的施工現場總有個身影在墩底和墩身之間忙碌,或是給指導工人施工,或是調度機械設備。
柯紹金(右)正在指導工人施工
這是福平鐵路三標段三分部領工員柯紹金的日常工作,每天都要持續10個小時以上。碰到連續的灌注的節點工期,他和同事半夜12點還在現場加班。 在工友們的眼里,柯紹金是“萬能工”,電焊、裝吊什么都會,模板制成、鋼筋綁扎樣樣在行,大家都喊他柯墩長。
作為S03號主塔墩的施工負責人,他將主塔墩視為自己的作品,精心雕刻,為此他連續三年春節留守施工一線,為主塔墩建設保駕護航。
站在S03號平臺上仰望,S03號主塔仿佛就像一座高樓,呈現出“節節攀升”的狀態,然而這背后的困難只有柯紹金能夠體會。
回憶起2014年剛剛修建施工棧橋時,柯紹金告訴記者,當時在打鋼板樁時,300噸的浮吊常常都被風浪吹得直搖晃,更別說精準施工了。
“江河里面吊個10噸、20噸的部件,用100噸的浮吊就可以了,但是在平潭的海上,相同重量的部件需要用到400噸、700噸的浮吊,還要把準高潮位和低潮位進行施工。”柯紹金說。
三年來,正是在這樣的惡劣的條件下,柯紹金帶領工人在現場摸索,不斷想出法子。去年,親自成功指揮3000噸鋼圍堰在風浪的影響下精確下放,是柯紹金最驕傲的一次,而后的每次進步,都讓他們感到振奮。
“雖然很困難,但是克服下來后有一種再一次戰勝自己的感覺。”和記者交談時,這個來自重慶的中年人露出憨厚的笑容,潔白的牙齒和被風吹日曬的黝黑皮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柯紹金一共在小島上度過3次春節,而來平潭3年多時間他總共才回家3次,每次想回家,總有工程的重要節點需要他留在現場。端午節將至,他想回家看望年邁的父母親,但眼下的工期任務重,這個愿望也成了奢望。作為一名老橋工,柯紹金說,為了大橋能夠早一點通車,再艱苦值得。
“通車那天,我會和工友們一起坐車再來小練島,看看這個生活過、奮斗過的地方。”柯紹金說,也希望平潭能發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