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藏文經
北朝的妙法蓮華經
4件經文均是難得精品其中兩件為古藏文
“藏經洞”的發現,堪稱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據敦煌博物館工作人員吳榮國介紹,1900年,道士王圓箓定居當時因戰火已趨荒涼的莫高窟后,清理積沙時意外打開了甬道里的“藏經洞”。封存成百上千年后,上起東漢下至元的佛教經卷、文書、絹畫等文物5萬余件,一時間重現世人面前。
只可惜清政府無法進行及時保護,致使斯坦因等外國文物劫掠者接踵而至,藏經洞文物被搶掠殆盡,僅留下三分之一在中國。
遺存下來的經卷文物,由于豐富的記載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甚至在世界范圍內催生了熱門的“敦煌學”。
本次赴福州展出的敦煌經文有4件,每一件均是珍品。年代最早的北朝《妙法蓮華經卷序品第一》,經文被當時的抄經人以小楷工整地謄在黃麻紙上,筆墨歷經千余年仍漆黑如新。值得一提的是,其余3件唐代經文中,還有兩件古藏文佛經。吳榮國提到,如今的藏文和當時的比較已發生很大變化,這兩份古藏文佛經目前僅少數年事較高的喇嘛尚能讀懂。
此外,敦煌竹簡也赫赫有名。本次展出的數十枚漢代竹簡,大多出土于漢長城烽燧周圍。作為邊塞前沿陣地,書信往來頻繁,這些竹簡記錄了當時各都尉、亭燧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