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美”為筆繪新景
碧水悠悠,繁花搖曳,棧道依水延展。
17日,記者來到延平區王臺鎮際洲村古渡渡口,游客們歡聲笑語樂游其間,或駐足賞景、或乘船漫游、或拍照留念,映入眼簾的是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2023年,我市出臺《關于學習“千萬工程”經驗 建設南平和美鄉村的行動方案》,提出“一規劃、一導則、一方向、一機制”的“四個一”工作要求。2024年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村一級重點圍繞林相美、河道美、田園美、村貌美、庭院美、鄉風美“六美”目標,推動鄉村振興責任制落實。
延平按照市委提出打造鄉村振興“1+1”示范帶要求,堅持“共規共建共管共享”理念,將245個村分為文化傳承、城郊融合等7大類,系統梳理“綠色金庫”“爐下之問”等8條鄉村振興精品線路,重點打造流域沿線10個精品示范村,策劃實施鄉村產業、文旅融合、生態轉型等項目50個,帶動爐下、王臺綠色轉型,際洲村因此受益,再煥新顏。全區15個鄉鎮均成立鄉村振興公司,落地項目83個,梳理出19個“整村振興貸”“鄉村資源流轉貸”儲備項目,申請授信貸款28.47億元。
從“輸血”到“造血”,從“單點突破”到“全域振興”,延平正以項目建設為支點,不斷撬動鄉村振興新動能。
在富屯溪上游的順昌縣埔上鎮坊上村,同樣也因為鄉村振興“四個一”工作思路,大步走在鄉村振興路上。
步入坊中,“文藝范”就撲面而來,陶瓷廣場、陶瓷展示街、坊上匠心館,各種盤、罐、盆之類的青瓷裝飾,顯出一種特別韻味。“與其他村相比,我們坊上村面積小,山少田少林少。要實現鄉村振興,就必須要有自己特色產業。”坊上村黨支部書記羅良焱說,近些年,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坊上村以打造特色陶瓷藝術村為目標,充分發揮村民燒瓷、石雕、硯雕、磚雕等手藝,形成“一瓷三雕”特色主導產業,走出了一條極具本土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像坊上村這樣實現華麗轉身的小村莊在順昌還有許多。近年來,順昌全面摸清鄉村經濟基礎、自然條件、區位特征、資源優勢和文化傳統,按照集聚提升類、城鄉融合類、特色產業類等類型進行村莊分類,加快構建“四線N點一中心”和美鄉村建設新布局。
通過全面系統的梳理,順昌確定以縣城為中心,突出對“林業產業路線”“游山悠水路線”“理學文化路線”“農業文旅路線”等4條和美鄉村精品線路的打造提升,以“N”個美麗鄉村重點村為依托,形成鄉村建設的集群效應。
如今的順昌,隨處可見理學文化與農耕智慧的碰撞、林業與康養相遇、青山與綠水交融,一場關于鄉村的蝶變正在不斷“發酵”。(林夢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