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位于南平工業園區的福建瑞碳光電精密儀器有限公司里,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夏海云團隊在生產車間里,調試全國首臺(套)碳排放中觀監測激光雷達裝備。調試完成后,設備將發往用戶,征集體驗意見。
“這是我市高端裝備產業化項目的又一突破。”工信部掛職干部、南平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鄭明月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地處閩江之源的南平,錨定“打造國家級碳產業發展高地”的目標,立足資源、生態優勢,加快高素質“雙碳”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強化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依托中央博士服務團掛職干部,南平引入中國科學院資源,集聚中國科學院院士團隊、空天大數據應用團隊、軟件系統開發團隊、發改項目策劃團隊等專家隊伍支持。同時,組建“雙碳”領域學術專家委員會,以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教授池天河為組長,形成一支有管理、有技術、有活力的人才工作團隊。
目前,池天河團隊已帶領福建空天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中標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并參與中國科學院與福建省院地合作重大項目等。
“‘綠色是南平最亮的底色,生態是南平最大的優勢’,當初,我被這句話所打動,決定投身南平,盡己所能為當地的‘雙碳’事業做一份貢獻。”“90后”江晨暉現擔任武夷學院數學與計算機學院副院長,參與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建設,他說,南平愛才重才敬才氛圍愈發濃厚,在此工作的每一天都感到充實飽滿,希望有更多優秀人才加入,共同開拓“雙碳”這片廣闊天地。
江晨暉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大學,工學博士,是南平市第五批黨政儲備引進人才,于去年8月到南平工業園管委會掛點聯系開展碳計量、激光雷達等領域的研發工作。今年,2023全球清潔生產大會在上海舉行,由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南平工業園區管委會等單位聯合承辦大會的碳足跡、碳匯、碳金融論壇,江晨暉深度參與多個環節。
南平市堅持人才與產業、項目與平臺、政策與服務互融互接,研究制定《南平市關于支持“雙碳”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構建聚才引才用才“強磁場”。例如,設立“雙碳”領域人才科研專項資金,穩定支持“雙碳”領域科研活動,每年組織實施一批“雙碳”領域“揭榜掛帥”重大科研攻關項目;支持“雙碳”領域科技型企業設立科技首席官,按企業年度內實際支付首席科技官薪酬的60%給予補助;將碳匯、碳排放權交易、綠色金融等“雙碳”專業納入南平市急需緊缺專業目錄……
今年8月,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落地南平,為全國第4家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準建設的國家碳計量中心,眼下正開展實質性建設。南平市還推動設立了碳計量有關的事業機構——福建省南平國家碳計量中心,并設置福建南平國家碳計量創新研究院作為人才周轉儲備池,儲備引進一批“雙碳”領域優秀人才。
此外,南平市依托閩北職業技術學院成立碳中和產業學院,成立市“雙碳”產業產教聯合體。鼓勵支持市、縣、鄉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干部到“雙碳”等項目一線鍛煉,加強相關人才實踐培養。積極選派高層次人才、科技特派員、流通助理等到項目一線開展聯系服務工作,助力“雙碳”產業發展。
在人才政策的加持下,南平市正有序推進“雙碳”工作,研發制造森林碳匯遙感激光雷達和二氧化碳監測激光雷達裝備,吸引上下游核心零部件產業落地;開展碳足跡監測、評價服務,為福建鞋服產業建立碳足跡庫;研發和制造二氧化碳標準氣體及其他標準物質,以南平為中心,產品輻射我國東部地區,培育標準物質制造產業……
截至目前,位于南平工業園區、總投資10億元的“雙碳”產業園已完成投資2億元,福建空天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瑞碳精密光電儀器有限公司、福建武夷碳產業投資集團等4家企業入駐。
鄭明月表示,下一步,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將結合南平和福建實際,把綠色碳匯、工業碳足跡與南平乃至國內、國際的碳匯、碳足跡等標準體系和產業體系相結合,助推南平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徐陸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