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光澤縣司前鄉各村的田間地頭,成片的紫云英正競相綻放,匯聚成花的海洋,往來行人陶醉其間,駐足拍照。
4月19日下午,司前鄉農技站工作人員到庭燎村對2022年化肥減量增效綠肥示范片建設項目進行測產驗收。驗收現場,工作人員隨機選取2塊田地分別實割紫云英進行測產,掌握紫云英綠肥產量情況。此次抽取的紫云英平均株高60厘米,經檢測稱重每平方米鮮草產量5公斤,畝均鮮草產量達3300公斤。
紫云英又名“紅花草”,是我國稻田種植最為廣泛的綠肥作物,也是優質的有機肥源,它固氮能力很強,具有培肥地力、節肥增效、改善環境等作用,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作物單產和農產品的質量。“去年休耕時灑上紫云英種子,今年耕作打田把紫云英翻壓還田,就是天然的綠肥,化肥就用得少了。”庭燎村水稻種植大戶鄭邦國說道。
近年來,司前鄉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積極推廣“紫云英+水稻”輪作模式,推廣種植2000余畝紫云英,既有效降低了化肥用量、種植成本,又提升了水稻的產量和品質,成為助力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綠色發展的好路子。(通訊員 吳少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