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到2015年,整整10年,3650個日夜,對于不少人來說,時過境遷,物是人非,10年只是一個倏忽而逝的時間單元。但對于寧德市蕉城區漳灣鎮漳灣村的張孝松、林淑馨夫妻而言,這卻是度日如年的10年。2005年,患有抑郁癥的女兒離家出走,10年來,家里人從未放棄對女兒的尋找,希望雖然在時間的流逝中越發渺茫,但一家人仍時刻盼望著一家團聚的那一天。奇跡終于在昨天發生:
7月23日上午9時,一輛小車從浙江麗水市慶元縣出發,一路朝寧德方向開來。從麗水到寧德,349公里的高速公路,4個多小時的車程,這段看似尋常的行車路,背后卻隱藏著一段長達10年的漫漫尋親路,還有一場歷時180天,跨越浙江、湖南、江蘇、福建四省,牽動萬人心弦的愛心救助……
慶元縣愛心志愿者協會的志愿者在與張芳交流。
一下車,林淑馨與十年未見的女兒相擁而泣。
護送張芳回家的慶元志愿者與林淑馨講發現張芳的過程。
相聚
“等了10年,終于等到今天了,孩子終于要回家了!”23日下午2時30分,站在寧德市救助站路邊等候的張孝松、林淑馨夫妻,望眼欲穿地看著浙江方向的來車,今天,離家10年的女兒張芳(化名)終于要回家了。
下午3時15分,這輛載著張芳的愛心救助車終于在眾多親朋好友的翹首以盼中緩緩開進了寧德市救助站。
“到了,到了!”由于車子在溫州耽誤了些時間,張芳等人到達寧德的時間比預計的遲了將近3個小時,此刻,張孝松、林淑馨夫妻再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之情,迫不及待地要去擁抱他們的女兒。
待車子停穩,只見一個身著紅色上衣、黑色長褲的年輕女子從副駕駛座鉆出,林淑馨立即迎了上去和她緊緊地擁抱到了一起,“孩子,我們終于盼到你回家了,媽媽好想你!”母女倆相擁而泣。
此時,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但誰也沒有去打擾這個遲到了10年的擁抱,父親張孝松在旁默默為母女兩人撐著雨傘,早已老淚縱橫。
陪同張芳前來的還有來自浙江麗水慶元縣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及兩名志愿者。“謝謝你們,謝謝你們把她送回來。”張芳的哥哥張友春激動地向他們不停道謝。
“看到‘小北媽媽’能回到親人的身邊,我們也非常開心。”志愿者顏海燕親切地喚張芳為“小北媽媽”。對于這個昵稱的由來,顏海燕告訴記者,2015年1月,當志愿者們到慶元縣一處山上救助張芳時,其曾在紙上寫下“何小北”等字樣,并說小北是她5歲的女兒,后志愿者們雖然核查不到何小北的相關信息,但為拉近與張芳的距離,于是眾人喚其為“小北媽媽”。
張芳終于平安返家,讓這場歷時半年之久,牽動上千上萬愛心的救助行動終于有了結果。
出走
在寧德市救助站,張孝松、林淑馨夫妻向記者回憶起10年前的景況。
“張芳小時候真的非常優秀,年年都是班長,從小成績就非常好。”林淑馨告訴記者,張芳生于1984年,是她的大女兒,由于從小性格恬靜,學習勤奮努力,深受長輩和老師的喜愛,但是自從女兒上了初一后,事情卻發生了變化。
據林淑馨回憶,女兒升入寧德九中讀初一后,有段時間班級調整,女兒被換到另一個班讀書,可不知為何,此后女兒便變得有些孤僻,不愛與人說話。“有的時候還會看到她在偷偷哭,問她怎么了她卻不說。”女兒的異常舉動令林淑馨很是擔憂。
初一放假后,張芳和家人表明了態度,說其不想再讀書,這讓全家人十分震驚。“一個回回考試都能名列前茅的人突然說不想讀書,不管家人、老師、同學怎么勸,她都不聽。”女兒的變化讓張孝松、林淑馨夫妻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在家人朋友的建議下,夫妻兩人帶著女兒四處尋醫,經多家醫院診治,夫妻倆得知女兒患上了“抑郁癥”。
為給女兒治病方便,林淑馨在寧德市區開了一家快餐店,把張芳帶在身邊。“她的病時好時壞,大多時間都是在家吃藥維持。”林淑馨說,雖然女兒患病,但是還是比較聽話,而且輟學在家的幾年里,張芳也長成了個169公分高、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2005年農歷十二月廿四,正值寧德民間百姓過小年,這天,林淑馨為家人準備了豐富的“年夜飯”。飯后,張芳還幫助林淑馨洗了碗。“一切都非常正常,她走之前沒有一絲跡象!”林淑馨說,意外就發生在晚飯后不久,張芳突然不知去向,家人發現她帶走了身份證和一部沒有電池的手機。
“如果是好好的人走出去就算了,但是她還生著病,遇到危險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你說我們能不擔心嗎?”林淑馨哽咽地告訴記者,以前都是自己晚上睡在女兒旁邊照顧她,只要一想到孩子在外是否受凍受餓,不知道她過著怎樣的生活,自己都夜不能寐,心如刀絞。
尋找
“我們到處去找她,但誰也不知道她到底去哪兒了。”發現女兒走失后,所有親戚朋友全城尋人,周邊鄉鎮被家人們尋了個遍,但仍就一無所獲。“那時候,只要哪里傳有個走失的女孩子,描述的狀況跟女兒基本吻合,我們就立即趕過去,但全部都是失望而歸。”張孝松無奈地說。
“女兒是個非常要面子的人,我們有想過去登尋人啟事,但又怕她看到更不敢回家,所以只能自己找,但線索真的太少,一點辦法也沒有。”張孝松坦言,日子一天天過去,而女兒遲遲沒有找到,其還曾有過最壞的念頭,“或許這輩子都見不到這個女兒了。”
“媽媽有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看電視,因為每次一看到電視里有說誰家的孩子走失或者生病了,她都會想到妹妹,會哭很久。”哥哥張友春告訴記者。
幾年前,張友春在一張報紙上看到福州一個流浪女的文章,相關信息與妹妹很像,就從寧德趕到流浪女所在的福州白湖亭,一見面,不是。
10年來,這樣只要有一絲希望都要前往確認的尋找不計其數。
在母親林淑馨看來,母女連心,其堅信女兒還活著,而且總有一天能找回來。“我從來沒有放棄過她,從來沒有一天不去想她。”林淑馨的淚水再次涌上了眼眶。
奇跡
7月9日的一通電話,讓這漫漫10年尋親路終于看到了曙光。
“喂,張友春嗎?你的爸爸是不是叫張孝松,你是不是有個妹妹失蹤了。”當天,張友春接到了一通來自漳灣鎮民政辦的電話。“是啊,我妹妹張芳已經走失10年了。”正為電話來意感到納悶之時,工作人員的答復令張友春欣喜若狂,“我們收到消息,你妹妹已經在浙江麗水找到了。”
消息很快從親戚朋友中傳開了,但大家高興之余又藏著幾分隱憂,就怕又是一次失望而歸。直到次日,張孝松來到蕉城區民政局辨認麗水市慶元縣民政局傳來的圖像時,張孝松一眼就認出了女兒。“沒錯,這就是我的女兒!”這句話,不僅讓張家人的心頭大石落了地,相隔300公里開外的慶元縣的眾多愛心人士的心情也如釋重負。
時光回溯到2015年1月,就在大家熱熱鬧鬧的準備迎接新年的時候,微博上一條尋人信息在浙江麗水、慶元等地迅速擴散。微博稱,在慶元縣,有人在縣城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現一名流浪女子,女子30歲左右,衣著單薄,白天下山撿菜葉吃,晚上睡涼亭。
據經常探望她的志愿者說,雖然流浪女子風餐露宿,但是發型整潔,還自備有牙刷,據附近的村民說,流浪女子每天都到溪里洗頭擦身,因此,被當地人稱為“愛美流浪女”。
當地志愿者們不僅時不時給“愛美流浪女”帶去了生活物資,也積極的幫助她尋找家人。根據流浪女提供的“湖南、有個女兒叫‘小北’”的信息,2015年2月1日、3日,湖南長沙晚報進行連續報道,幫助“小北媽媽”尋親。浙江處州晚報等當地媒體也積極加入尋親隊伍,但是由于有效信息太少,最終都沒有結果。
4月底,在麗水市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小北媽媽”突然說自己叫“章雁”,是江蘇常熟人,得到這一消息,市救助站立刻與江蘇省常熟市救助站、公安局聯系,但是經過進一步核實卻發現,江蘇常熟的章雁根本就沒有外出,一直都在家里,尋親之路再次陷入僵局。
直到7月初,“小北媽媽”在醫生的啟發下再次寫下一個地址和幾個名字,“張友春”“張孝松”“寧德漳灣”,經與寧德市救助站聯系,工作人員欣喜地發現線索名單所提供的人員名字全部正確,而這一家人確實有個女兒在2005年走失。“愛美流浪女”的身份一波三折后,終于揭開謎底。
由于7月10日前后,正值“燦鴻”直奔浙閩兩省,為安全起見,張芳的回家之路也不得不先暫緩幾日。這幾天,張孝松、林淑馨夫妻按捺著激動之情,幫著女兒在家里收拾房間。“我們給她安裝了電腦,買了新床、新衣服,就等她回家了。”
昨日下午5時許,張芳在家人的簇擁下,回到了漳灣老家。10年前的兩層木瓦房如今已經變成了氣派的3層磚瓦房,鄉里鄉親知道張芳回家的消息后,紛紛聚集在村口迎接,大家都替這家人感到由衷的高興。
“姐,回家了!”張芳的妹妹張芳鳳早早就守在家門口迎接,姐妹倆在分離10年后緊緊擁抱在了一起,“姐,你受苦了。”張芳鳳拉著姐姐的手幾乎要掉下淚來,張芳看著妹妹微微笑著,姐妹情深令在場人員無不動容。
由于舟車勞頓,張芳身體有些不適,與親戚朋友招呼一陣后,林淑馨便安排張芳先行回到房間休息。雖然還有無數個疑問在縈繞著眾人,“這10年間,張芳是怎么過的?”“何小北又是誰?她是不是真的有個女兒?”……
“她回來就好,這一些問題等她平復了再慢慢了解。”林淑馨說。(記者 吳道鍔 夏巖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