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中國(古田)食用菌大會將于5月25日至27日召開,屆時全國食用菌界專家、客商將齊聚古田,共商中國食用菌產業的轉型升級之道。
古田縣素有“中國食用菌之都”的美譽,食用菌鮮品年產量超80萬噸,其中銀耳產量占全球90%,食用菌產業鏈總產值突破100億元,這項富民興縣產業惠及了全縣70%的農業人口。近年來,古田縣委、縣政府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延長食用菌產業鏈、價值鏈,通過推動三產融合,創新科技研發、金融服務機制,助力食用菌產業穩步發展。
縣域工廠化 生產專業化
5月23日,記者來到古田縣大橋鎮籌洋村一間銀耳菇房,一排排在水霧中盛放的銀耳煞是好看。
有著幾十年種菇經驗的種植戶劉春現告訴記者:“和過去相比,現在種銀耳省事多了,從原輔料配送、菌棒制作到烘干,所有環節都有專業工廠提供服務,我們只需安心做好銀耳的生產管理。”說話間,劉春現準備將新采摘下來的鮮銀耳就近運往一家烘干廠進行加工。
這是古田縣食用菌產業專業化分工的一個縮影。經過50多年的發展,古田已經形成從原輔材料供應、制種、栽培、加工、銷售到科研、機械設備、技術推廣等所有環節的專業隊伍體系,形成獨具特色的“縣域工廠化”生產模式。
2016年以來,古田縣通過推動天天源、益禾、晟農等食用菌工廠化項目建設,實現了銀耳菌包制作全自動生產和銀耳工廠化生產,生產方式創新卓有成效,進一步提升了食用菌產業的專業化水平。
在大橋鎮的天天源銀耳工廠化栽培廠房,記者看到整個生產過程極少需要人工干預,智能綜合監控系統可自動監測并調節菇房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含量,使銀耳始終處于最佳生長環境,實現全年全天候生產。
福建天天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倪繼凡說:“過去一個工人只能同時管理四五間傳統菇房,如今,同樣的人力可以管理40間溫控智能化標準菇房。”
“專業化分工日趨完善,社會化服務高度發展,這是古田食用菌產業的特色與優勢,我們稱其為‘無法復制的古田模式’。”古田縣食用菌產業管理局局長余新敏說道。
立足食用菌主導產業,該縣近年來還致力于發展以食用菌為基礎的新產業、新業態,推動傳統特色農業向三產融合轉型升級。
在食品加工業方面,開發了銀耳黃酒、銀耳曲奇、猴菇露、銀耳清露、凍干銀耳羹、銀耳手工皂等食用菌精深加工產品,深受市場歡迎。在電子商務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古田全縣在淘寶、天貓平臺開設的店鋪數量約有1160余家,整體電商成交額達到11.3億元。此外,古田縣還建成了“蘑菇部落”生態旅游區、銀耳觀光車間、古田食用菌博物館等特色旅游景點,吸引了各地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