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石錛,這是石箭鏃,還有石鏟、石環、礪石、陶紡輪……”昨日,在上杭縣博物館,工作人員劉長生向筆者一一介紹他前些天從汀江流域上杭段的古文化遺址挖來的“寶貝”——石器時代的文化遺物。
上杭縣博物館工作人員劉長生向筆者展示收集的陶器碎片。
自11月19日開始,由福建博物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東南考古研究基地、龍巖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龍巖市博物館、上杭縣文體廣新局、上杭縣博物館聯合組建的汀江流域考古調查隊,對汀江流域上杭段沿岸的十四個鄉鎮進行了全面、深入細致的考古調查,歷時20多天,對普查登記的60余處文化遺址進行了復查,新發現古文化遺址8處,墓葬1處,采集清理出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的石器、陶器等小件器物66件及數百件陶器殘片。其中,考古人員在南陽鎮南陽村、廬豐畬族鄉上坊村兩村的遺址中發現文化層堆積,仍有許多文化遺物。
“其中,專家們在南陽鎮射山村、湖洋鎮古樓村以及廬豐畬族鄉上坊村新發現的三處古文化遺址是比較有價值的,2處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1處是商周時代的‘文化城’。”劉長生補充說。
這三處古文化遺址,都在崇山峻嶺之中,此前未被發現挖掘。其中,南陽鎮射山村發現了古聚落遺址,出土了大量的礪石、石錛、石鏟、石箭鏃、陶紡輪等。
考古人員在現場記錄和繪制地形圖。
而在湖洋鎮古樓村,除了挖出礪石、石礅外,還有石戈等兵器。專家們根據眾多出土文物判斷,這兩處為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在3500年到4000年前。
在廬豐畬族鄉上坊村的大山里,專家們則發現了一處“文化城”遺址。地表挖下60公分到80公分,專家們采集到了大量的紋石古陶片。據專家初步推斷,此處的文化遺物屬于商周時期遺留。
廬豐鄉上坊村的村民告訴筆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居住在汀江流域的村民時常挖出一些“古舊的物品”,但卻不認識。后來經考古專家認定,這些都是古文化遺物。
由于客家南遷至此的歷史不長,而此次的考古新發現,說明了在幾千年前,古人類在該區域活動很頻繁,對今后的考古研究發現有重大的意義。
“此次汀江流域上杭段的野外考古調查工作成果頗豐,表明了汀江流域上杭段具有豐富的古文化遺存,而且文化面貌獨特,文化內涵極具地域特色,為研究汀江流域古代人文歷史狀況提供了翔實的依據。”上杭縣博物館館長王茂芳說。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