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記者在巖城發現,為了搶占市場,凡是臨近學校的樓盤在廣告宣傳上或明或暗必稱“學區房”,在售房淡季,主打“就近入讀”的旗號,推銷“學區房”的概念,成了一些開發商推銷房源無往不利的法寶。那么,開發商推出的所謂“學區房”真的是購房業主眼中的學區房嗎?8月31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調查。
“只要有房子所在地的戶口,孩子就可以就讀附近某某學校。”這已經成為了一些樓盤銷售的標準術語。在龍騰南路附近某樓盤,當記者問到孩子上學問題時,售樓人員拿出了樓盤開發商與學校簽約的合同影印件給記者看,并一再強調,孩子可以就讀附近的一中分校,可當記者提出倘若買的是小面積的SOHO戶型,是否有住房面積的限定時,售樓人員回答變得模擬兩可,稱還有待政策進一步明確。
相比一些樓盤“傍名校”的行為,一些地處偏遠的樓盤在宣傳上也打起了擦邊球,記者在北二環路見到,巨幅的樓盤廣告路牌上,赫然打上某某房產助力鳳凰小學升級。在曹溪附近的某樓盤,也赫然打著配套成熟公辦學校的推銷口號。
在巖城從事房產銷售四五年的李經理告訴記者,教育部門每年給劃定區域學校的指標都有變數,作為區域內的樓盤,如果適齡上學的孩子較多,但因名額有限,就會有孩子不能如愿就讀附近學校,有可能會被分配到區域內的其他學校。李經理還表示,近幾年來,在城區人口密集的地方,比如老城區部分中心校,甚至對所買房子規定在住滿特定的年限后,才能擁有所在地學校的就讀資格,同時,教育部門還需審查住宅戶主與就讀學生之間的關系,這樣下來,單單買學區房,僅僅是踏入就讀“名校”的門檻而已,后期還充滿很大的變數。
一位江姓房地產老總給記者透露,很多開發商在宣傳自己的樓盤時,往往模糊了學位房和學區房的概念。所謂學位房,就是開發商通過與學校簽協議,通過贊助學?;蚱渌绞?,取得相關學校的相應的學位,業主子女不用通過升學考或繳交擇校費就可以入讀該校,但不少協議對小區入讀有名額或時間限制。另一種方式就是學區房,根據劃片入學政策,業主戶口已遷入某樓盤,其子女就可以按照相關規定在戶口所在地分配入讀學校,后期還得隨政策變動進行調整,并不能保證上的就是這個學校。
房產業內人士提醒:一些所謂“學區房”,房源都有各方面的約束要求,購房者不應一時頭腦發熱,單方面相信開發商的承諾,到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對于開發商的口頭承諾,應以書面合同的形式進一步確認約定,對于一些規劃中的樓盤,最好先了解學校所指定的劃片區域范圍,并到相關部門進行核實。(記者 盧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