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福州高新區圍繞“扶引大龍頭、培育大集群、發展大產業”,園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加快引領全市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全力爭創示范標桿。
目前,福州高新區已建設各類高標準廠房154.6萬平方米、在建136.8萬平方米、擬建173.3萬平方米,總面積約464萬平方米,統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依托大學城 激發科教優勢
福州高新區依托大學城12所高校的創新生態圈,引進省汽集團戴姆勒研發中心、省電子信息集團等國企投資項目;推動與清華、北大等高校戰略合作成果項目落地,建設國家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基地、規劃紫光科技園等;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福建光電創新實驗室相繼建立。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12個;建成閩臺大學生“三創”基地等高端眾創空間21個。
福州高新區按照自建自持、國企投資、高校院所共建、社會資本投資4大模式分類推進高標準廠房建設,推進集約節約用地,實行優化土地配置,確保土地資源向“大龍頭、大集群、大產業”傾斜。
北卡科技、博思軟件共11家企業入選2020年全省數字經濟發展專項資金項目;集聚海創光電等一大批光電企業,其中海西研究院已孵化中科光匯、中科芯源等13家具有核心技術的“中科系”企業。
軟硬件齊頭并進
推進產城融合
福州高新區目前聚集30家擔保、證券、貸款、稅務等機構。成立福州高新區海峽金控集團,打造地方金控平臺,提升金融服務綜合水平;設計區產業引導基金,創新企業融資模式,推出“高新貸”“信易租”金融服務,成立高新創投公司,提高國有資產運營和管理效率,成功孵化十多家高成長科技企業。
福州高新區范圍內,“三縱八橫”主干路網基本成型,投入12.3億元建設電力設施,建成人才公寓一期、二期共58500平方米,建成各級學校23所,建成各類文旅設施17個,建成公園24個。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持續提升服務質量。
構筑工業互聯網生態圈
福州高新區緊跟時代步伐,將工業互聯網作為園區產業提質增速、打造未來工業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手段,積極引入中海創科技集團、摩爾元素等工業互聯網頭部企業,構筑星網物聯、海康威視、北卡科技、智恒科技等數字企業參與的工業互聯網生態圈,與海爾卡奧斯、航天云網等國內知名工業互聯網平臺展開協商合作,開發管委會層次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與福州高新區“智慧大腦”深度融合,通過示范引領,全方位推動園區內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升園區產業和企業服務水平。
福州高新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配套、高效率服務,全力以赴推進園區標準化建設,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