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9日,當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花落福州的消息傳來,榕城上下一片歡騰。從那一刻開始,福州向世界作出莊嚴承諾,將不遺余力做好大會籌備工作。
2年來,以承辦世遺大會為契機,福州進一步加大力度,對全市的歷史文化遺產進行了全域性、連片式的保護修復,同時做好城市“新”“舊”兩篇文章,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充分活化利用文物遺產,打響閩都文化國際品牌,全面展示城市內涵底蘊。
花開時候,遍地芬芳。7月16日,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榕開幕。大門緩緩開啟,福州以嶄新形象亮相,將讓世界更加了解福州,也讓福州加快走向世界。
持續推進文化遺產保護
15日晚,本屆世遺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坊七巷沉浸式演出《尋夢·坊巷》在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精彩上演,讓世人領略了千年坊巷的悠悠古韻與活色生香的時尚感,向世界展示了文化保護遺產的“福州樣本”。
福州,擁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海納百川、底蘊深厚的閩都文化。
2002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為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古厝》一書撰寫了序言。在這篇閃耀著思想光輝、哲理光芒的序言中,習近平同志強調:“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近年來,福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利用的重要論述和《〈福州古厝〉序》重要精神,深入挖掘閩都文化內涵,全力做好福州古厝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積極開展文物遺產活化利用,“保護名城、人人有責”氛圍更加濃厚。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充分激發遺產活力,建設了治山、新店2個古城遺址公園,展示漢冶城、閩越國的文化內涵;修復“三山兩塔”,保護福州城市標志;在保護修復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的基礎上,全力打造上下杭、朱紫坊、煙臺山歷史文化街區(風貌區),重塑傳統城市格局。
船政文化是閩都文化四大名片之一,如今船政文化城已啟動建設,以更好地展現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臺江蒼霞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晉安琯尾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連江溫麻特色歷史街區……福州大力打造17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延續城市歷史和文脈,成為市民游客探尋老城味道、讀取老城記憶的打卡熱點。
一座座福州古厝在得到修復后被活化利用,成為弘揚閩都文化的“窗口”;一個個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文物點立碑、掛牌保護,留住了福州城市記憶;一處處歷史文化街區以靜態展示和動態體驗方式,展現著閩都傳統文化的血脈與精神;一個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一街一策”,展示著福州古城風貌……眾多的歷史文化保護區、文物古跡,薈萃閩都文化遺產精華。
近年來,福州市投入320億元用于名城、街區、文物、歷史建筑等保護,完成了226處重點文物修繕工程,古建筑、歷史建筑1100多處,整治提升261條傳統老街巷,賡續城市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有力度、有溫度、有厚度。
做好城市“新”“舊”文章
世遺大會帶給福州的,不僅是盛會期間的芳華綻放,還有城市肌體由內到外的嬗變。
悠長的石板路、青磚立面的民國風建筑、重見天日的馬球場遺址,加上“蝦油味”十足的普通話……傍晚時分,鼓樓區中山路上,濃濃的閩都風韻撲面而來。這條居于福州城發源地冶山腳下、全長710米的老街巷,見證了福州2000多年來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特質,也曾長期淹沒在老舊小區、雜亂商鋪中。
2019年開始,一場以中山路為中心的提升行動全面展開。街邊,違章及不協調的建筑、商鋪被一一拆除,6500平方米的綠意處處點綴,還有18處街頭小公園及邊角綠地加入。38棟住宅,通過路面修復、立面整治、綠化提升、管網修繕等,與街巷風貌融為一體。
提升后的中山路,驚喜的變化隨處可見,但行走其間,你會發現,那熟悉的街巷格局依舊:南北走向的寬敞大道,盡頭是飽經滄桑的中山堂與紀念廣場,兩側居民樓樸實無華……這樣修舊還舊、整體和諧的原則,正是福州在老街區老街巷提升中的堅持:在保護街區內遺產本體的同時,也要維護環境的原真性、完整性及生活延續性。
其實,在守住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舊時風貌的同時,以舉辦世遺大會為契機,福州還因地制宜、精準發力,打響城市品質提升“十位一體”專項行動,聚焦“10個重要門戶、10個重要片區、10條重要線路”等核心區域,實施重要街區綜合提升、零星地塊精準改造、老街巷整治、老舊小區改造、街頭小公園建設、精準立面景觀整治等十個專項行動,以繡花功夫描繪榕城新圖景。
過去一年,福州持續扮靚,更有“顏值”,更具“氣質”。
——“綠進萬家、綠滿榕城”行動常態化推進,建成區新種喬木16萬株,新增林蔭大道51條,提升綠道143.3公里,新建街頭、路邊、山邊、水邊串珠式小公園432個。
——打出系列治堵“組合拳”,加快推進福泉高速公路拓寬改造、新店外環路等治堵硬件建設項目,建成投用福馬路、站東互通、西嶺互通銅盤路連接線等項目67個。
——完成三年舊改計劃,累計106個舊屋區完成改造。126個老舊小區重獲新生,110處立面景觀煥然一新,54條傳統老街巷展露新顏。
——內河管養、垃圾分類等城市管理探索精細化長效模式。城區99條主干河道、39條支流治理基本完成。垃圾分類“四定”模式扎實推進,廚余垃圾處理廠和生活垃圾焚燒協同處置廠建成投用,正式接收生活垃圾,福州在全國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中率先實現“零填埋”。
通過人居環境的持續改善,福州讓城市既有古老文化的底蘊,又有現代文明的風采,為市民留下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
打響閩都文化國際品牌
“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舉辦世遺大會,是福州向全世界展示閩都文化品牌的歷史良機,緊抓大會機遇,福州乘勢而上,全力打響閩都文化國際品牌。
今年初,福州市出臺《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行動綱要》,提出打造閩都文化等五大國際品牌。
上個月,福州市出臺《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決定》,其中進一步提出,要加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在傳承創新發展上打造更多典范。
按照工作部署,福州市將打造福州古厝品牌,深入挖掘、系統梳理三坊七巷、船政、上下杭、煙臺山、莊寨等文化內涵,把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好,把歷史文化遺產活化利用好。用好“數字+文化”,將歷史文化保護與城市更新、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打造更多古厝保護精品案例,樹立古厝保護的福州樣板和品牌,推動示范引領。深度推進文旅融合,謀劃以閩都文化、溫泉文化為特色的旅游精品,打造福州旅游核心區,建設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
此外,將強化閩都文化系統塑造,高水平、高標準規劃建設一批文化地標,培育打造一批高質量文化項目,策劃開展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動,培育閩都特色文化產業,加強閩都文化宣傳推介,構建具有福州特色的傳承保護體系,擴大福州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響閩都文化國際品牌。
世遺大會邂逅千年古城,福州將把握千載難逢的契機,向全世界展示名城風貌特色、現代城市美景、古城文化底蘊,辦出福州風格、福建風采、中國特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