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福清市陽下街道漈頭村,紅色廣場的一組群體雕塑格外引人注目;步入陳氏支祠,抬頭可見房梁上懸掛著福清版圖形狀的展示燈……日前,中共福清縣委成立舊址完成修繕后重新對外開放,在福清這片紅色土地上,又多了一處黨史學習教育、黨性鍛煉實踐、紅色文化傳播和黨建成果展示陣地。
一村十烈士
被譽為福清革命的搖籃
干凈整潔的農村步道、錯落有致的古厝民居……走進漈頭村,煥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讓人眼前一亮。陳氏支祠、漈陽書院、陳炳奎故居等革命舊址,掩映在古樸秀美的村莊之中。
“漈頭村在福清的革命史中有著重要地位,中共福清縣委在這里誕生、福平沿海抗日游擊隊第八中隊在這里組建。”福清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漈頭村先后涌現出10位烈士,被譽為“福清革命的搖籃”。
1934年1月,中共福清縣委在陳氏支祠成立。之后,福清革命重心由城鎮轉向農村,掀起農民革命熱潮,成功舉行南西亭暴動。
1941年4月福清淪陷后,福平沿海抗日游擊隊第八中隊在漈頭村組建并駐扎陳氏祠堂和漈陽書院。
目前,漈頭村依然保留著陳氏支祠、陳氏祠堂、漈陽書院、陳炳奎故居等革命舊址。
立體化展示
黨史學習教育再“出圈”
走進中共福清縣委成立舊址,翔實的史料和現代化展示技術,讓人身臨其境,仿佛置身于崢嶸的革命歲月。
巨大顯示屏展示著福清地方黨組織的革命歲月;泥雕形象地展示南西亭暴動勝利后,打地主、燒地契、分糧食的場景;逼真的場景雕塑廳還原了1934年1月中共福清縣委成立時的情景……福清縣委成立舊址整體展陳以歷史軌跡分為勤樸剛毅、星火傳承、紅領聚力、拼搏爭先、高質超越五個主題,展示了從福清地方組織萌芽到新時代福清建設現代化國際化港灣城市的壯麗篇章。
在漈頭紅色廣場中央,一組群體雕塑格外引人注目。雕塑以“紅領玉融”為主題,寬約6.5米,高約4.5米,厚約3.5米,總質量約7噸,以1934年中共福清縣委成立背景和南西亭暴動歷史事件為基礎,刻畫了20位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知識青年、歸國華僑、勞苦大眾……20雙堅定的眼神,訴說著革命者的豪情,傳承著福清的紅色血脈。
據了解,福清市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與美麗鄉村建設,于2020年6月啟動中共福清縣委成立舊址的修繕工作及周邊環境整治,修建了縣委成立舊址紀念館、地方革命史陳列館、黨建引領展示館、紅色生活館,還新增環水木棧道和百畝向日葵花海等打卡點。市民參觀學習之余,還能“打卡”漈頭村的自然風光,助力鄉村振興。(記者 王炳聰 通訊員 鄭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