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城區全面消除黑臭水體 完成清淤256萬立方米
今日上午,福州市城鄉建設局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福州市黑臭水體綜合治理、排水防澇、管網排查修復、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有關情況。記者在會上獲悉,截至11月底,福州城區所有河道已完成清淤256萬立方米,完成沿河截污系統建設223公里,新建沿河截流井715座,計劃于2018年底全市所有河道沿河截污系統將基本建成投用。11月中旬,福州市還獲評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
新聞發布會現場(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福州市城鄉建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麒蟄表示,福州市城區黑臭水體治理的目標是:2018年底,建成區全面消除黑臭水體;2019年底,2500公里雨污管網全面排查、修復、改造完成;2020年底,全面補齊涉水設施短板,城市污水實現“全收集、全處理”,城區山洪防治工程基本完成,晉安河流域防洪排澇標準提高至20年一遇。
查出問題污染源3165個 已全部整治完成
福州是一座水城,河網密布、溝汊縱橫。全市有內河107條,總長度244公里,匯水面積30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于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過快,基礎設施跟不上,內河環境受到了破壞,城區經常內澇,水體黑臭的現象比較嚴重,影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這兩年,福州對城區內水系進行綜合治理,列入水系治理的,除規劃的107條內河外,還另外摸排出了49條現狀支流,共156條河道,其中91條主干河道和49條支流納入四城區水系治理PPP項目中實施治理,其余如晉安河、光明港、浦下河、螺洲河、義序河等16條河道單獨實施治理。
福州拆除了所有內河兩側6到12米范圍內的房屋建筑,埋下大口徑的球墨鑄鐵截污管,構筑城市截污的第二道防線。采用“堵、分、接、修、測、管”等措施,從源頭接污、過程控制、末端設防全面提升污水廠進水濃度。查出問題污染源3165個,目前已經全部整治完成,并取締小散亂污企業132家。
“2017年底,福州市已按國家要求基本消除水體黑臭,今年順利通過生態環境部、住建部的專項督查,目前正在全力推進城區主干河道工程掃尾,計劃年底基本建成開放。”福州市城鄉建設局給排水處處長朱宸熠,福州市建委制定了《水系治理PPP竣工驗收考核辦法》,對標驗收辦法重點對截污系統等地下工程、清淤等水下工程、結構工程開展質量監管,確保“排口一個不漏,清淤干凈徹底,水體不出現返黑返臭的現象”。
此外,福州市政府已部署結合卷地毯工作同步建立管養機制。每條河道完成卷地毯工作后立即轉入管養,保證治理效果。智慧水務系統也結合城區水系聯排聯調的完善逐步投入運行,計劃明年6月前全部竣工驗收。約900個截流井閘門,40處壩閘,320處在線水質監測站,1000余視頻監控系統將實現遠程調度,一鍵控制。
已完成1074.84公里管網修復工作
福州市政排水管網普遍存在老舊、破損、堵塞、管徑小等問題,造成管網內部清污不分,污水外滲,無法達到輸送設計能力,也造成污水廠進水濃度偏低。自2017年7月以來,福州陸續開展四城區排水管網排查、城區排水管網改擴建工程。擬通過三年時間,全面完成四城區2500公里排水管網排查建檔和修復改造工作,以及排水戶排查、改造、建檔工作。
據福州市城鄉建設局公用處負責人江艷介紹,排水管網改擴建工程按以下時間節點完成,2018年底前完成至1100公里;2019年底前完成至2100公里;至2020年底前完成剩余400多公里市政排水管網修復工作,四城區污水廠進水COD濃度高于200mg/L。
截止12月16日,福州四城區排水管網修復工程5家建設單位已完成1074.84公里管網修復工作,完成年度修復目標的97.7%。在排查建檔方面,截止12月16日已完成20643戶排查建檔工作,其中包括重點排水戶1040戶。管網修復方面,截止11月底四城區排水管網修復工程5家建設單位已完成1074.84公里修復。
海綿城市試點已完工101個項目 面積約17.25平方公里
2016年5月,福州市獲得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試點分為三江口、鶴林兩個片區。三江口片區區域面積33.86 平方公里,建設面積26.61平方公里;鶴林片區區域面積22平方公里,建設面積10.41平方公里。計劃實施267個項目,目前片區試點項目已完工101項,在建157項,完工區域面積約17.25平方公里,在建面積17.3平方公里,已完成投資約23.67億元。計劃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試點建設清單范圍內源頭治理、管網修復及水系治理項目,2019年重點開展系統整合提升。
“從已完工項目在數次大雨或中雨情況下的表現反饋來看,都能在短時間內起到‘滯、蓄、凈’的良好效果,較大緩解了小區、道路等區域積水問題,初步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福州市城鄉建設局科技處處長卓偉表示,將依托海綿試點建設技術服務團隊系統總結試點經驗,組織編制福州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導則,形成適合南方地域特點、可復制、可推廣的海綿城市建設經驗。
聯排聯調讓排水防澇處置效率提高50%
為整合管水權限,福州市于2017年3月在全省率先成立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統籌調度全城上千個庫、湖、池、河、閘、站,實現市區“廠網河”一體化管理。
聯排聯調變“九龍治水”為“統一作戰”,提高了協調和調度效率,是城區水系管理調度的指揮中樞,采用基于NB-iot物聯網監測,大數據分析,云平臺計算等多種手段,建設“眼、腦、手”三大體系,打造城區水系科學調度指揮平臺,實現智慧排澇、智慧水務。
據福州市聯排聯調中心常務副主任陳永鋒介紹,通過聯排聯調,福州市城區排水防澇處置效率提高了50%,庫湖河調蓄效益提高了30%以上。聯排聯調實行以來,經歷了2017年納沙、海棠雙臺風,市區累計雨量277毫米,以及2018年瑪利亞臺風,24小時雨量196毫米,城區均未出現明顯積澇。同時。通過聯排聯調,每日向城區引入清水1650萬方,內河水位平均抬高1.2-1.8米,主要內河流速達到0.2米/秒以上。(本網記者 盧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