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省唯一、全國29個試點縣市之一,閩侯縣扎實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工作,本月底前將完成全縣279個村股權改革的成員界定工作,9月底前完成各村清產核資,確保明年10月前將股權證書頒發到村民手上。
“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就是將村級的經營性資產量化到戶到人,給村民頒發股權證書,實現‘資產變股權,社員當股東’。成員界定工作就是為了明確村里誰有資格成為股東。”閩侯縣農業局分管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工作負責人李世杰介紹,股權改革之初,縣里在甘蔗街道流洋村、曇石村,上街鎮美岐村、紅峰村開始試點成員界定和資產核定工作,“外嫁女性”和“入贅女婿”等特殊群體是否享有股權,成了試點工作中成員界定的最大難點。
“目前,許多鄉村在年終也會給村民分紅村集體收益,比如美岐村依托大學新區建設了許多學生街店鋪,使得該村擁有較多的集體經營性資產,社員年終可得到數千元的分紅。但按照大部分地區農村的習俗,外嫁女性、未入籍的外省媳婦以及部分入贅女婿,不能享受集體紅利。”李世杰說,此次股份權能改革就是要打破這種習俗,按照“尊重歷史,照顧現實”的原則,將這些特殊人群納入成員資格。
“蛋糕就這么大,增加了成員資格意味著其他村民的利益將減少。界定‘外嫁女性’和‘入贅女婿’工作難度和工作量很大。”曇石村黨支部書記黃昭生告訴記者,村兩委在律師和街道、主管部門協助下,成立了股權試點工作小組,對上述特殊群體進行充分調查摸底,確保不存在欺騙行為的情況下,將具體情況在村民代表大會上公布,對于這些合情合理的人群的股權資格,大部分村民代表均會投票同意,同時也避免了因政策出臺后臨時入籍的女婿或者“假離婚”的“外嫁女性”獲得股權。
閩侯縣試點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目前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據介紹,閩侯縣已確定將各村的集體資產股權進行量化,即各村界定成員資格、核定資產后頒發股權證,這種做法杜絕了暗箱操作。
李世杰告訴記者,閩侯縣將以公司化和合作社運營的模式管理股權,并積極探索股權流轉,在合理范圍內盤活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讓村民能有效利用股權,在他們最需要應急資金的時候,讓股權得以流轉,發揮其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