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一家餐廳采取“餐廳時間費用+超市食材成本”的收費模式,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
這家餐廳將用餐時間分為忙時、閑時,以半小時為限,每人收取8至10元的費用,半小時后,每15分鐘再加錢。對于很多習慣了“在飯桌上談事”的消費者來說,這會是一個討喜的經營模式嗎?
拍磚:像是“急著趕人”
在網上,抨擊這家餐廳的網友很多,他們普遍認為食品行業競爭這么激烈,這種行為簡直就是“吃飽了撐著”。網友“小魚豬豬寶”表示:“如果吃個飯都要刻意想著多長時間內吃完的話,那心里會舒服么?這飯能吃得開心么?這種餐廳絕對不會去的。”網友“遼寧老關”說:“這是不是顧客多了,就想歪點子了?”甚至有網友質疑:“吃飯慢的可怎么辦?”
撒花:商家探索新經營模式
當然,也有網友認為,商家這種行為只是一種商業模式的探索而已。網友“Ffisme”說:“顧客占用餐桌的時間就是餐廳的成本,以成本定價無可厚非。”網友“趙輝0510”則認為,只要收得合理,沒有亂收費,可以嘗試,畢竟是個新模式。網友“一條大河波浪寬_85234”也表示,對于餐廳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有的客人喝起酒來,天南海北,嘮個沒完,又唱歌又劃拳,折騰到半夜也不消停,“應該用階梯式的餐費約束一下”。
評論:收取時間費用是雙贏策略
東南網評論員趙查理認為,如今,各個城市中小餐飲越來越多,一個餐廳如果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就沒有競爭力,很容易失去市場。“時間餐廳”將服務鏈條細化,看似偏離傳統服務理念的“針對用餐時間收費”,實際上攤薄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反而能獲得雙贏的結局。
東南網評論員楊朝清則認為,不同的消費者選擇去哪家餐廳消費,取決于不同的消費文化。有些人在乎食材,有些人在意口味,有些人在乎環境,有些人在意價格,有些人在乎服務……不管“時間餐廳”能否取得最后的成功,這樣的嘗試都給商家們提了一個醒:在一個改革和創新的時代,商家們要根據消費者不同的消費文化,來及時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記者 鄭思楠 孫勁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