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三屆諾貝爾獎經濟學家中國峰會在福州舉行。據了解,諾貝爾經濟學家中國峰會是國內首次以諾貝爾獎獲得者名義發起的學術峰會,也是2013年以來,我國最高規格的經濟學術論壇之一。此次是諾貝爾獎經濟學家中國峰會首次移師福建。隨著福建迎來“海絲”經濟發展的大契機,福建省的經濟轉型也將注入新活力。
據悉,該峰會由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等共同舉辦,多位著名經濟學家、企業家等以“涅槃:適應新常態凝聚新共識”為主題,探討了新經濟背景下的轉型之路。同時也給閩企提出了許多發展建議。
分論壇《開放:自貿區建設與海西發展》
借福建建設自貿區閩企可打造新業態
關于福建自貿區建設,是近段時間受關注的熱點。昨日,多位專家就此方面闡述了自己的看法,也對在此機遇下,閩企如何更好地發展提出了建議。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表示,福建在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已取得的經驗時,要避免“自貿區只是特殊政策優惠”的誤解,實現自貿區的真正意義。要促進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營造一個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認為,福建正式進入國家設立第二批自貿區的名單,對于本土企業來說,是非常大的利好。“早前,我們鼓勵企業到上海自貿區設點,現在福建企業可以在自己的家鄉充分享受政策的便利了。”邱曉華接受采訪時表示,福建企業在本土也可以按照自貿區建設的要求來打造更好的發展的新業態和新機制,這是福建企業應該要抓住的一個機會。“要充分把國際市場、國際規則、國際資源這三方面用到位,轉變為企業新時期發展的動力,這是我們福建企業要去考慮的。”
邱曉華還表示,對于形成一定規模、一定優勢的閩企來說,可以利用這千載難逢的好時機,走國際化發展的路線,才能把有優勢有規模的企業真正打造成國際化大企業。這是有實力企業再造新輝煌的一個很重要機會。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企業要提高資金的核心競爭力
峰會上,經濟學家還指出,今時今日,中國經濟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中堅力量。隨著中國進入增長快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新常態”,中國經濟也將迎來更多的困難和挑戰。然而如何適應這個“新常態”,專家們也給出了意見。
“現在確實處于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換擋期,這對不同的行業、地區、社會階層都會產生不同影響。有的可能加速發展,有的可能就會受到沖擊。”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說,當增長速度下降時,又不能讓產業受到影響,這就倒逼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地區要適應這種結構調整,它可能體現在產業結構、地區結構、人口結構、收入分配等很多方面。
“經濟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原有的推動經濟高速增長的有利因素逐漸弱化,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經濟發展新的要求。”邱曉華指出,現在已經從原有的追求數量擴張為主的階段,進入到了既注重數量更注重質量和效益的新階段,這是客觀環境所發生的變化。
吳敬璉也表示,在由粗放轉向集約型經濟增長的模式下,“掙快錢”的日子已經過去。企業不應該做改革的旁觀者,而是要提高資金的核心競爭力,支持政府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處在“新常態”背景下閩傳統行業應“抱團取暖”
處在“新常態”背景下,國際國內的經濟環境發生很大變化。大量產業會受到很大的沖擊。那么企業應該怎么辦?管清友認為,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不可混為一談,應該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在傳統行業領域,要認清產能去化的過程,現在這個過程還沒有完成。“我認為,福建從事傳統行業的企業應該加大兼并、重組、并購的力度,把產業集中度提高起來,抱團取暖,在技術創新和出口方面多做精耕細作的動作。傳統的紡織服裝、造船等行業,如果不走一條兼并重組并購的路,未來幾年可能仍會比較難過。”
但對新興行業來說,則應該要強調特色和優勢。著力提高技術創新的含量,提高與其他地區的合作。“不要出現新興行業惡性競爭。比如,當地很有優勢的行業放眼全國可能也面臨著同質化競爭。”這時候新興行業的企業可以有兩種選擇,第一是加強合作,形成地區間的分工。第二就是重視全球產業格局的變化,加快‘走出去’”。
此外,邱曉華還提到,福建企業要充分利用海峽兩岸的便捷優勢,加強嫁接、對接兩岸產業的整合。福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和發祥地,可借助“一帶一路”的戰略,加強海峽兩岸企業的互補。“第一是加強產業整合,第二是加強對外開放這兩方面的整合,要把這兩個‘整合’做好。”
更多內容請戳專題:第三屆諾貝爾經濟學家中國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