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發布了《2024年福建省海洋生態預警監測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24年,福建省海洋生產總值1.25萬億元、同比增長6.1%,水產品總產量924.7萬噸、同比增長3.9%,均居全國第三位;人均水產品占有量、水產品出口額、海水養殖產量、深遠海養殖規模等多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
據省海洋漁業局副局長江毅海介紹,2024年,福建省實施了海灣、河口、泥質海岸、砂質海岸、紅樹林和珊瑚礁共6類10個典型生態系統調查監測,獲得了較好的監測成果,形成了《公報》的主要內容。《公報》顯示,通過將海洋漁業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有機結合,福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諸多成效。海洋生態基礎狀況總體穩定。近岸海域表層海水平均溫度較往年略高,海水鹽度、pH值監測指標均在合理范圍內波動;近岸海域海洋生物種類豐富,群落結構總體穩定;沉積物質量狀況良好。典型生態系統狀況良好。三沙灣、廈門灣、閩江口以及詔安灣和沙埕港泥質海岸、長樂象鼻澳和晉江市深滬灣砂質海岸、閩江口粗蘆島和下潭尾紅樹林等典型生態系統的關鍵物種、生境指標和壓力要素狀況良好。
此外,福建海洋生態保護行動亮點頻現。救助了中華白海豚“樂寶”,發布福建首個漁業碳匯地方標準《養殖海帶碳匯評估技術規程》,在漳州古雷海域萊嶼列島發現了造礁珊瑚新記錄種——毗鄰沙珊瑚,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入選國際國內典型案例。
“海洋生態和海洋經濟相互依存,碧海藍天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是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江毅海表示,我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將海洋漁業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有機結合起來,扎實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政策規劃引領成為高質量發展“指揮棒”。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動海洋資源合理開發和科學保護。頒布實施《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辦法》《福建省海洋經濟促進條例》等重要法規制度,形成較為完善的“海洋生態保護”法律體系。出臺《“十四五”海洋強省建設專項規劃》《“十四五”現代漁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十三條措施》等一批重要政策措施,持續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保障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在全國率先實施水產種業振興、深遠海養殖等海洋漁業“七個專項行動計劃”,加快發展負碳排放深遠海漁場,全省累計改造傳統網箱100多萬口、貝藻類筏式養殖設施70多萬畝,投建深水大網箱超6000口、大型深遠海養殖裝備25臺,總體規模全國第一。此外,福建還加快推廣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發展大水面生態增養殖,制定鮑魚、大黃魚等11個主導品種養殖密度標準規范,全面提升水產品品質和附加值。海洋碳匯試點保持全國領先優勢,打通海洋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完成全國首宗海洋漁業(海帶)碳匯交易、發放全國首張海洋漁業碳票等。
此外,福建海洋產業向新向優發展,厚植海洋新質生產力,持續開展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百場項目對接活動,實施政策賦能新型海洋科創聯合體效能提升的“洪流計劃”,加強與國家級大院大所大平臺戰略合作,最大限度實現政策兌現免申即享、直達快享,加快“四鏈”深度融合,累計推動總投資超560億元的273個海洋領域標志性創新項目對接落地,集中發布420項海洋科技成果和134項技術需求,突破大黃魚新品系、深遠海養殖裝備、溏心鮑精深加工等先進成果,持續賦能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陳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福安芙蓉李下話豐年2025-07-30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