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醫療對接專場設置人工智能醫療技術展示區。海西晨報記者 唐光峰 攝
昨日,以“智匯鷺島 AI賦能”為主題的2025年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系列對接活動在廈門威斯汀酒店正式啟動,并舉行首場重頭戲——醫療專場對接會,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與醫療行業精準對接。
AI賦能醫療,目前的需求和痛點是什么?醫療專場對接會上,市衛健委發布了我市醫療領域在模型、算力、安全、應用等方面的具體需求,為我市AI企業提供創新發力、技術落地的“靶點”。
此次活動由廈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廈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協辦,福建省人工智能協會、廈門市衛生健康信息學會共同承辦,旨在貫徹落實《2025年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行動方案》,以“四鏈融合”(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為抓手,加速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的落地應用,助力廈門打造人工智能創新應用高地。
供需面對面
力爭到2028年 建成超50P醫療算力平臺
首場對接會以“AI賦能醫療新未來”為主題,吸引近300名醫療機構代表、人工智能企業及金融機構參與,讓需求與應用面對面對接。
AI輔助醫療,如何確保數據安全,更好地保護患者隱私呢?針對大家關注的這一痛點,市衛健委現場發布了當下核心需求——數據安全共享,包括升級醫療專網基礎能力、建立聯邦學習協作網絡、構建云邊一體化架構、打造“數據超市+數據沙盒”平臺,面向我市AI企業拋出“橄欖枝”,共同構建一張醫療數據安全網。
記者從市對接會獲悉,目前我市已完成11家三甲醫院和41家基層社區機構的AI部署,構建出31個應用場景。同時,我市構建了全國首個健康醫療云平臺,為全市547家各級醫療機構提供“高效基礎設施引擎”,是國家衛健委首個互聯互通標準化最高等級的城市。“全國衛生健康信息化發展指數(2022)”顯示,廈門建設水平指數排名全國第一。
昨日在現場,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先后分享了AI在醫療業務、數據、服務、專病等方面的實踐與痛點需求,包括利用機器人提升手術效率、預測分析患者病情、各類數據采集、個性化診療方案等。
我市力爭到2028年,建成50P(每秒5億億次浮點運算)以上醫療算力平臺,培育醫療垂類大模型,構建“人工智能+衛生健康”生態體系,并圍繞六大場景推動技術從研發走向臨床實用。
智能點對點
AI“察顏觀色” 人臉掃描即獲得健康數據
在AI賦能下,人工導診、問詢等正逐步被替代。在活動現場展示區上,騰云易惠展示了目前最新的多功能自助機,不僅是法規咨詢、報告解讀、問診等醫療問題,乃至尋找科室、院內問路等事務性問詢,全部能實現語音交互,解決了一些老年患者不會操作的痛點。
人臉掃描一下,即可獲得個人的心率、血壓、心臟壓力、中風風險等,杭州倚瀾科技的面診儀展示了AI“察顏觀色”的能力,吸引了不少人駐足咨詢、現場體驗。來自省內外的17家人工智能醫療企業參與昨日的成果展示。
此次對接會是今年系列對接活動的開場,接下來,我市還將圍繞制造業、供應鏈、社會治理、動漫游戲等廈門優勢產業開展專場對接,加速人工智能與千行百業的融合應用。
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聚焦制造業、供應鏈、海洋經濟、健康醫療、動漫游戲、社會治理等六大領域智能升級需求,目前已梳理93項AI能力清單和67項場景需求清單,接下來將通過供需對接,推動“創新紅利”轉化為“應用紅利”。
(廈門日報記者 李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