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節,逛“九街十三巷”千年古城,賞一方舞臺妙手生花。1月30日,漳州古城年味正濃,木偶藝術表演館內座無虛席,倒水喝茶、射箭耍棍、舞綢揮扇……漳州布袋木偶戲經典劇目《大名府》的表演,讓臺下觀眾驚嘆不已,掌聲連連。
漳州布袋木偶戲又稱“指花戲”“掌中戲”。隨著鑼鼓敲響,舞臺后方,演員手掌套入木偶中,十指翻飛,在方寸舞臺間,木偶舞刀弄槍,翻騰跳躍。“食指動一動是點頭,三個指頭和大拇指拍一拍是鼓掌。”幕間,木偶戲藝術家手持木偶,從幕后走到臺前,演示著漳州布袋木偶的表演技法,觀眾不禁入了戲,有模有樣地學了起來。
本次演出的《大名府》是漳州布袋木偶戲的經典傳統劇目。它取材于《水滸》,說的是梁山好漢扮成各種雜耍藝人混入“大名府”營救盧俊義的故事。藝人們在表演中編入“耍盤”“舞獅”等絕技,成為漳州市布袋木偶傳承保護中心的保留劇目,多年來演出達萬場以上。
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漳州非遺展演活動精彩紛呈,布袋木偶戲、木版年畫、漳浦剪紙、平和龍藝……古今交輝、亦古亦今的漳州再度火熱。
演出結束,木偶戲藝術家邀請觀眾體驗操偶。“剛才在臺下,我以為只有依賴演員的技巧這些木偶才能惟妙惟肖,沒想到這些木偶的做工更是栩栩如生。”來自湖北的陳先生由衷贊嘆道。
2006年,漳州布袋木偶戲及漳州木偶頭雕刻兩個項目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福建木偶戲傳承人培養計劃”(包括漳州布袋木偶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
開漳大吉,好戲連臺。正月初二至元宵佳節,漳州市布袋木偶傳承保護中心計劃14天內連演40場。“漳州布袋木偶戲的表演藝術被贊為‘世界第一流藝術’。年輕人并非不喜歡傳統文化,而是需要我們精心打磨、用心呈現,讓優秀的傳統藝術以更生動的方式走進他們的視野。”漳州市布袋木偶傳承保護中心負責人許潔莉說,“我們的責任,就是保護、傳承并利用這份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它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見習記者 張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