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為群眾健康的“守門員”,事關群眾健康福祉。今年兩會上,政協委員們也把關注點落在了基層醫療服務上,為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建言獻策。
省政協委員李航認為,縣域醫共體在提升基層醫療服務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鄉鎮衛生院間醫療資源共享不足成為制約其效能的關鍵因素。他建議,在縣域醫共體內,打破資源流動壁壘,鼓勵衛生院之間開展互利合作。推行“流動醫生”與“共享檢驗檢查”模式,即允許醫生在多個衛生院之間輪崗工作,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率,鼓勵衛生院之間共享醫療設備、試劑等資源。還可以通過建立鄉鎮衛生院醫療聯盟,促進成員之間資源價值的最大化。同時,通過定期召開聯盟會議、開展聯合培訓等方式,加強成員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共同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在分組討論中,省政協委員李蘭建議加強基層中醫館服務能力建設。她說,基層中醫館作為中醫藥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是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基層健康服務中獨特優勢的重要載體,在為基層群眾提供中醫藥服務中起到無法替代的作用。但現有的基層中醫館存在服務水平發展不平衡、服務能力較弱,中醫服務人才不足等問題。
她建議,鼓勵完善縣域醫聯體上級醫院醫療資源、服務和技術向醫聯體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下沉共享的長效機制,提高中醫藥水平和服務能力。把更多中藥飲片、中成藥、針灸、推拿、穴位注射、穴位貼敷等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為基層中醫藥發展提供寬松環境。此外,還要鼓勵和支持有特色療法的基層中醫診所發展,鼓勵鄉村醫生開展中醫藥技術創新,扶持具有中醫藥一技之長的鄉村醫生開展技術傳承。鼓勵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為群眾定期開展義診、中醫健康講座等活動,讓更多群眾信中醫、用中藥。(記者 馮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