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是第33個國際殘疾人日。記者2日從省法院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近年來,全省法院自覺把殘疾人法律服務和多元解紛工作融入審判執行工作中,加大司法供給,推動我省殘疾人法律服務和多元解紛工作持續走在全國前列。今年4月,我省被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國殘聯確定為全國第一批涉殘疾人“總對總”在線多元解紛機制試點省份。
突出人文關懷。全省84家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設置無障礙通行設施,配備無障礙輔助設備,建成276個無障礙法庭、185個無障礙調解室;58家法院在訴訟服務中心提供盲文等無障礙版本的訴訟資料,并為有需要的殘疾人協調提供手語翻譯等服務;在訴訟服務大廳設立殘疾人綠色服務窗口、配備導訴員,并引導殘疾當事人使用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平臺、12368訴訟服務熱線等便利方式辦理訴訟事務。此外,針對行動不便的殘疾人,提供上門立案服務,去年以來全省法院共為殘疾人提供上門立案、上門調解、上門送達等服務502次。
突出權益保護。對于殘疾人的起訴依法及時立案,并開辟綠色通道,實現優先立案、優先審判、優先執行,采取便利殘疾人的方式送達法律文書。在案件立案、審理、執行過程中,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主動告知其可以向相關機構申請法律援助,并積極緩、減、免案件訴訟費,去年以來,全省法院共為566名殘疾人緩、減、免訴訟費535.66萬元。對權利受到侵害無法獲得有效賠償的殘疾當事人,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去年以來全省法院共為593名殘疾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1820.22萬元。
會上發布了10個保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典型案例。其中,我省辦理的鄭某訴趙某民間借貸糾紛案系全國首個涉殘疾人“總對總”在線多元解紛成功案例,實現當天促成調解、當天司法確認并全部履行到位。
據介紹,自開展涉殘疾人“總對總”在線多元解紛試點以來,我省選定莆田市作為試點城市,建立全國首家市級“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多元解紛中心”,由殘聯維權工作人員、志愿律師、特校手語及盲文教師、心理輔導教師等人員作為調解員,經崗前培訓后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開展調解工作,構建起“法院+殘聯+司法+N”多元解紛新格局。截至目前,全省法院共聘請殘聯調解員89名,去年以來訴前化解涉殘疾人案件1988件。
(福建日報記者 蘇依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