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普及,國內網絡游戲市場快速發展。閑暇時間玩一下網絡游戲,已經成為許多人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個別玩家在游戲中過度投入,甚至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為此提醒廣大消費者在網游消費時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保持理性莫“上頭”。
網游消費容易“上頭”
“最近游戲里推出了好多款限時道具,錯過了以后就沒了,我這就去充值金幣買下它……”近日,市民王先生為了購買其所玩的一款手機網絡游戲里推出的限時道具,一口氣充值了648元。原本,幾款皮膚總價300多元,但因游戲公司推出了限時充值返利活動,充值可以額外返利20%的游戲金幣,王先生想了想,索性一口氣充值了最高限額。“充得越多返還越多,剩下的游戲金幣就留著之后用吧。”他說。
“充值返利”“新人禮包”“限時道具”“絕版皮膚”……對于上述名詞,相信經常玩網絡游戲的消費者一定不會陌生。記者了解到,如今網絡游戲中的消費項目種類繁多,包括購買游戲道具、裝備、皮膚等等。每當打開網游界面,金幣商品、充值按鈕總會出現在顯著位置。各種充值優惠活動,也不斷刺激著玩家的消費欲望。
市民蔡先生是個網游愛好者,平均每個月在網游上消費一千多元。他告訴記者,他在其所玩的網游中只能算“小資玩家”,“再往上,還有每月充值2000—10000元的‘中氪’,每月充值上萬元的‘重氪’,以及一些上不封頂的‘神豪’,而且數量還不少。”他介紹說,一些玩家為了在游戲中獲得更好的體驗和優勢,不惜花費大量金錢購買這些虛擬物品。尤其在一些比拼“游戲戰力”“裝備數值”的網游中,“充值就能變強”甚至成為游戲玩家的“口號”。
理性消費莫影響生活
近年來,網絡游戲市場快速發展。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23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移動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268.6億元,同比增長17.51%,創下新的紀錄;國內客戶端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662.83億元,同比增長8%;用戶規模6.68億人,同比增長0.61%,為歷史新高點。
然而市場繁榮的背后,游戲中存在的各種誘導消費行為也一直飽受詬病。有業內人士認為,如今的一些網游在誘導玩家“氪金”消費上花樣百出,普通消費者很容易“上頭”導致沖動消費。
“比如提供限時優惠、推出限定皮膚或道具、VIP系統、限時抽獎抽卡等等。通過制造稀缺感,利用玩家的炫耀、競爭心理,誘導玩家不斷充值消費。”他介紹說,甚至有的游戲公司還會故意設置游戲“卡關”,讓玩家玩到一定程度不進行充值的話,就沒辦法繼續玩下去;獲安設專門的“游戲托”,通過假扮玩家在游戲中不斷拱火,從而刺激真實玩家消費。
“消費者應時刻保持理性,樹立正確的游戲消費觀念,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和游戲需求來合理規劃,避免盲目追求虛擬物品而造成經濟負擔。此外,消費者也需要明確游戲的目的和娛樂性質,不要將虛擬世界中的成功或失敗過度帶入現實生活。”該業內人士說。
有網友建議,希望有關部門加強對游戲市場的監督和管理,針對游戲公司的夸大宣傳、誘導充值、不公對待等行為,設置更加暢通的投訴渠道,確保消費者的權益得到更好保護。
?。ㄓ浾?林本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