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3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調查發現,臺灣是亞太區最熱衷減重的地區,受訪民眾有高達79%都喊著“要減重”,與亞太區54%相比,遠遠高出25%。但耐人尋味的是,注重外表與體態的臺灣人,對健康老化的意識,卻居亞太之末。
根據調查發現,85%的40歲以上的臺灣人認為,“慢性病上身”才算老化,與其他地區民眾認知“長白頭發”、“配老花眼鏡”的認知不同。
營養師林若君坦言,臺灣人真的很在乎體態,但減重手段過于激烈,小心愈減愈肥。因為減重節食、身體長期處于饑餓狀態,會提出“備戰”警訊,當恢復正常飲食時,身體會快速囤積脂肪。簡單來說,體重容易造成“溜溜球”效應,反而肌肉流失、新陳代謝變差,得不償失。
要維持健康、控制體重,林若君認為,“飲食”、“運動”是最重要的兩大關鍵、且缺一不可。
飲食方面,除蔬菜、水果均衡外,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很重要,以成年人來說,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0.8-1.2克,且蛋白質攝取應平均分配在三餐。但臺灣人的早餐通常面包、飯團解決,蛋白質攝取量明顯不足,不妨加顆水煮蛋來補足。
健康的控制體重,林若君建議,晚餐淀粉攝取減半,體重得到控制后,增加運動量,并在大量運動后的半小時內,額外補充全脂牛奶、茶葉蛋等優質蛋白,達到增肌減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