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審改辦日前正式印發《關于精簡市級審批服務事項和優化政務服務工作的通知》,通過精簡和優化辦理方式,本市市級審批服務事項正式由2298項減少至1121項,精簡后的事項目錄已經在首都之窗公布。記者注意到,這是本市首次正式以新機構名義公布市級政務服務事項目錄。
取消88項審批服務
為方便市民辦事,近年來,北京市不斷簡政放權,減少審批事項,迄今已分13批次精簡上千項行政審批事項。10月,市政府審改辦組織相關部門和單位對市級全部事項進行地毯式梳理,研究進一步精簡和優化的方案。
最終,此次精簡涉及本市60個市級部門和單位。通過直接取消、整合、簡化辦理方式、實行單列等方式,市級審批服務事項由2298項減少至1121項,精簡率約51%。
88項審批服務直接取消,比如市教委的高校學歷繼續教育新專業備案、北京地區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學生轉學確認;市公安局的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年度審核、申請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經營許可證;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住房補貼個人信息變更等。
對112項“零辦件”和7項列入北京市禁限目錄的事項實行單列,如病殘兒醫學鑒定、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設立審批等。
上千項審批事項被整合
對于部門之間能夠采取“一個部門統一受理,后臺并聯審批、受理部門發證”的方式辦理或可以由一個部門牽頭受理,通過政府內部推送信息等方式辦理的事項,予以整合。這部分主要由16項精簡至3項,比如原來由6個部門分別實施的規劃驗收、消防驗收等8個事項,此次整合為建設工程竣工聯合驗收,到住建委一個部門辦理。
對于部門內辦理流程和申請材料相近,能夠采取統一申請材料、統一辦事流程方式辦理的事項,也予以整合。1176個審批服務事項被精簡至351項,比如市人力社保局經辦的“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服務”類審批共有12項,包括單位委托存檔管理服務、檔案查閱服務、個人信息變更服務等不同類別,整合后變成1項——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基本公共服務。
食品生產許可證核發、設立會計師事務所批準等62項簡化優化辦理方式,具體措施包括推廣網上業務辦理、壓縮審批時限、精簡審批材料、推進部門間信息共享應用等。
精簡材料壓縮時限方便市民
北京市級機構改革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記者注意到,此次精簡后的1121項市級政務服務事項目錄也正式以新機構名義對外公布,比如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應急管理局、市政務服務管理局等,均已是改革后的機構。
這些市級政務服務事項,主要涉及54個單位,包括49個市級機構,5家企業。精簡后,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級政務服務事項還剩134項,為各部門最多。其次為市交通委,共107項審批服務事項。
精簡后的事項大多涉及民生領域。比如市教委的26個事項中,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審定、教師資格認定以及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設立、變更、終止審批等仍需行政許可。比如市公安局的36項事項中,涉及出入境、辦理戶口等市民關注的問題。
“我們這次公布了上千個事項,可以讓企業、群眾辦事時有據可查、可依。”市政府審改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調整、整合辦事事項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同時把重點放在優化辦理流程上,精簡申報材料、壓縮辦理時限,未來,部分事項有望一張表單、一套申報材料完成辦理,讓企業、群眾辦事時享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記者 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