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品特賣成假貨特賣
在聚美優品6月15日那一輪的名品特賣中,鞋包特賣第一欄與第二欄的位置,則是給了兩個號稱“全網最低”與“官方授權正品”的特賣品牌——Armani與Burberry。而隱藏這兩個品牌背后的,正是祥鵬恒業的馬甲。
點進兩個品牌,大量奢侈品的手表、鞋、包出現在頁面上,而顯示的更多的則是“已搶完”的字樣。其中,原價五千元現在2-3折出售名表占了兩品牌商品的半數以上。
如果顧客們用心留意的話,會發現商品頁面有一行小字:“本商品由時尚奢品發貨,并提供售后服務”,字體小到和“不支持無理由退貨”這樣的標注一樣小。
但究竟時尚奢品是誰?顧客們無法獲得更多的信息,即便消費者發現假貨問題,并把售后信息反饋給聚美官方熱線,聚美官方熱線也會把信息傳遞給燕郊的這個居民樓里,再由“自稱聚美優品”的祥鵬恒業客服人員給顧客們回電話。
這些客服人員按照聚美給其的反饋,每天要撥出數十個電話,并按照聚美的描述對顧客的要求進行處理。據其客服人員稱,如果7天之內購買的,沒辦法只能按退貨處理,如果是7天以外,只能給予維修。
以祥鵬恒業銷售的Burberry假表為例,當顧客懷疑表是假貨的時候,客服人員則會要求其出示品牌專柜所出示的假貨證明,才給其退換貨。一名顧客因自己買到的表與專柜同一款表樣式有區別而產生而質疑,客服人員則臨時商量出了“不是同一批次生產,所以不一樣”的答復。
據騰訊科技調查發現,祥鵬恒業公司在今年上半年,一共處理了近3000筆退換貨申請,而其中半數以上都是“名表”的質量問題所致。據統計,“指針掉了”,“時間不準”,“表帶斷裂”,“進水”是出現次數最多的幾個退貨原因。
祥鵬恒業負責人高鵬私下曾表示,如果不是因為“網購7日內無理由退貨”的條款出來,公司的銷售額會翻上一番,“那也無所謂,只要退貨回來了,再修一下,包裝一下從新賣唄”。而出現磨損導致無法銷售的表,則會當做“獎勵”發給公司的員工。
日本某奢侈品店店長,專業奢侈品鑒定師董江南在接受騰訊科技采訪時表示,目前奢侈品柜臺不會出具假貨證明給顧客,同時,如果顧客懷疑產品真偽,可以選擇去專柜讓其幫忙換電池,如果專柜人員稱此表非其產品,就可證明為高仿表。
據騰訊科技了解到,這些表都是祥鵬恒業公司從浙江、深圳等幾個商家處購買的高仿表,而包裝盒則需額外購買,每塊進價在200-400之間。騰訊科技與其進貨商家取得了聯系,其警惕性很高,告之Burberry和Armani的高仿表都可以做,不同型號價格不一樣,平均價格300元,保證“進口機芯”。
偽造單據登陸電商平臺
類似于聚美上“時尚奢品”這樣的供貨商,在其他網購平臺并不少見,據騰訊科技調查,這些提供一二折奢侈品的公司都和祥鵬恒業一樣販賣假貨。而祥鵬恒業公司同時也在其他電商平臺上銷售,根據公司內部文件顯示,其在國美在線命名為“百納奢品”,亞馬遜則是“恒業奢品”,而1號店平臺上的的網店則干脆為其公司的名字。
目前,京東海外購專欄絕大多數都是一些經京東認證的“海外購”第三方店在出售代購產品,而祥鵬恒業所辦的“百納時尚”正是其中之一。在京東的百納時尚店中,目前在售有600多個產品,包含CK、Armani、Burberry、Prada、Coach等多個奢侈品品牌的鞋、包、衣服等產品。
而據了解,在此前祥鵬恒業公司在京東的平臺上還有個“腕飾匯”的馬甲,專門銷售上文所提的“高仿”手表,但目前已經清空了貨架。有知情人稱是由于質量產品太差,顧客反應比較大,京東方面讓其整頓,但并未得到證實。
無論是聚美還是京東“海外購”,或是亞馬遜及其他電商平臺,每個供貨商入駐都需要嚴格的審查機制,那么到底祥鵬恒業是如何進入這些平臺的呢?
據騰訊科技了解,祥鵬恒業無論是阿瑪尼、Burberry等各個奢侈品品牌的授權書,還是能證明這些奢侈品是“海外購”產品海關關單,均系其用PS軟件偽造的。該公司通過掃描其它公司的授權文件以及海關關單,通過修改日期及公司名稱等方法,將自己的公司渠道“移花接木”為正式授權,并從海外進貨的正經渠道。
而通過這種渠道,祥鵬恒業并不能獲得正常的發票,當不少顧客表示需要發票的時候,他們會去用“買”發票的辦法,將客戶需要的抬頭打印到北京市國稅通用機打發票上,卻并不能在發票上注明“Burberry”或者“armani”等品牌字樣。
網購奢侈品假貨成災
在本次調查中,騰訊科技發現,祥鵬恒業雖然不算是一家大公司,但基本上他在市面上所有有頭有臉的平臺都有銷售渠道,除了上文所提到的京東、聚美優品,包括亞馬遜、國美在線、1號店外,走秀網、拉手、美團都與其有過合作。經調查,大量類似于祥鵬恒業這種名字的小型貿易公司存在于各大電商平臺之中。
祥鵬恒業的一名員工表示,其實這種情況普遍存在于各種給電商平臺供貨的公司,但是電商平臺并非不知情,但由于這樣的貨物價格比較便宜,能給電商平臺帶來大量的人氣,同時又因為不是電商平臺自己經營,就算被發現也能撇開關系,屬于互相利用。而一些電商平臺由于對其“第三方銷售”的情況并不明顯標注,讓很多顧客以為商品就是平臺在進行售賣,所以也敢于下單。
而一些這樣的貿易公司并非沒有動過自己做平臺的想法,但是由于流量不足,都只好在平臺的庇護下才能掙錢。據騰訊科技從祥鵬恒業了解到,其在參與聚美優品的活動的時候,每件商品售出后,聚美都要提0.1的點,在已經打“2-3折”的情況下,商家仍有利潤給平臺“上貢”。
董江南表示,平臺方出現這種情況,一種是主觀行為真假混賣,一種是自己都沒有發現是假貨。作為賣方,至少應該對產品質量進行測試,以表為例,一臺測試表的機器的價格不過2000元左右。
一位知名淘寶代購店主向騰訊科技透露,在生意飛速發展后,曾有假貨供貨商向其提供假貨,但被其拒絕。還有店主向騰訊科技表示,自己被電商平臺認證過的店鋪被人用200萬元買下,在走完手續后發現,店鋪被接手后銷售的都是假貨。
目前假貨是如何流入聚美這樣的電商平臺的已經有了答案,但是這些平臺上到底有多少真貨或者有沒有真貨,恐怕是一個暫時無解的問題。